財富人生=布局綠色產業 倒賺通膨一把
文 高行;財富人生授權刊載
2008-08-27
本文摘自最新一期的「財富人生」雜誌。財富人生雜誌第二十八期已出刊,每本定價125元,優惠特價每本99元,現於全省統一超商、萊爾富及金石堂、誠品、何嘉仁、聯經門市等各大連鎖書店熱烈銷售中。
當全球景氣都籠罩通膨遽增的陰霾時,難道所有股票全線撤退,無一倖免?專家表示那可未必,有些股票可是會逆風而飆的。
油價頻創新高,股市殺聲陣天,投資人冷汗直冒,不禁要問:「油價再這樣飆下去,該怎麼辦?」一銀投顧台股研究主管陳奕光表示,別說油價飆到市場極度悲觀派所預言的200美元了,就算只漲到150美元,全球景氣都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所帶來的大海嘯,所有股市可能無一倖免。
橫擺在眼前的數據指出,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美國的GDP至少會減少0.5%,而對新興國家的影響則在0.2%至0.4%之間,假設油價超過150美元以上,全球經濟龍頭美國極可能進入「負成長」,而全球也暴露在高通膨、低成長的風險中。
在油價居高不下的當下,什麼樣的投資標的是對抗物價飆漲最有利的武器?
由民國79年第一次石油危機觀察,當時房地產類股不但逆勢抗跌,在危機過後,甚至還拉出一波亮麗的走勢。不過,營建資產類股,在這波石油危機中並未如預期般發揮抗跌功力,反隨大盤重挫。
陳奕光解釋,民國79年石油危機壓境,但國內GDP仍保有2%的成長率,反觀這一波通膨來勢洶洶。今年國內GDP預估為4.2%至4.5%,但前六月通膨即達4.9%,很可能吃掉全年的經濟成長,因此營建、資產類股在這波殺聲中同受波及,並未展現其抗通膨的優勢。
油價飆破150美元 積極布局替代能源
營建、資產類股相繼在這波油價上漲趨勢中淪陷,但台股中不少族群仍相當具備抗高油價的利基,是投資人在中長線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配備,甚至有機會反手倒賺油價一把。
一旦油價漲到150至200美元,以太陽能、生質燃油、風力所組成的替代能源的價格「甜蜜點」就會順勢出現,需求潮也將大幅湧現。
替代能源中,以太陽能的發展最為迅速,全球太陽能市場將從2006年的2,600MW(百萬瓦)大幅成長至2010年的1,500MW,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5%。
從全球市場的角度觀察,現階段以歐洲市場為主,但美國的市場需求可能愈來愈高,可望成為相關廠商的藍海市場。
太陽能熱力四射 股價隨油價起舞
根據美國能源局統計,2006年全美用電量為99.5億萬度,至2030年則會以0.7%的年成長率達118萬度。假設美國太陽能市場需求年複合成長為55%,一天發電四小時計算,同時太陽能電池價格自明年起平均降價10%,則美國在2010年時需求將會達3,750MW,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左右,年產值為91.1億美元,而到2050年,年產值可望進一步成長至1.34兆美元,產業前景相當看好。
以美股中具指標性的FirstSolar、MEMC、LDK以及Suntech Power等大型太陽能公司的股價觀察,現階段仍隨油價在高檔震盪,與油價連動性相當高。
也許投資人會有疑問,反觀國內的茂迪、益通等股價連動性卻未如預期般強勢,油價急漲而股價未隨之起舞。陳奕光解釋,國內前三大太陽能廠商,預期明年產量將提升至3GW,在替代能源中的比率提高,再加上油價衝破150美元以上,股價和油價的連動性就會凸顯出來。
昱晶料源掌握度高 節能族群投資首選
至於哪些個股最值得投資人留意?陳奕光表示,現階段應以是否「具備上游整合能力」為選股判準。愈有能力掌握料源的公司,獲利空間就愈大,益通、茂迪及昱晶在垂直整合上都頗有成效。
今年矽原料仍在缺貨狀態,因此「是否拿到供料長約」,也是評斷個股的標準之一。陳奕光指出,在此部分以昱晶最有看頭,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可望由16.8%跳升至20%左右,獲利也將創歷史新高,成長性延續至第三季應無疑慮。不過,投資人仍必須留意產業過度競爭的風險,他同時提醒,太陽能產業已出現Overbanking現象,在明年下半年到後年會浮出檯面。
到了明年,加入所謂薄膜太陽能的第二勢力後,太陽能族群的投資角度將會更精彩,其沒有所謂缺料問題,但轉換效率仍有改善空間。聯電旗下的聯相、大億光能、立碁光能等產能將陸續開出,加入替代能源行列。
除太陽能外,節能類的LED族群也是對抗高油價的秘密武器。當能源成本一再向上攀升,相關節能需求也會持續浮現。
就長線趨勢觀察,LED具備省電、壽命長、發光效率高等優點,持續取代傳統白熾燈以及省電燈泡的趨勢確立,當前應用以面板背光、車燈、號誌、看板居多,而家用和商用照明則是新的藍海市場。
台灣相關廠商在全球具備長晶技術和價格優勢,市占率持續擴大,明年可望和面板業一樣,在全球市場中扮演動見觀瞻角色。在此同時,投資人也需留意該產業將在年底至明年會出現新一波整併風,其中進入障礙較高的上游廠商,如晶電、燦圓、泰谷等,可望成為大廠鎖定併購的標的,相當值得留意。
除了替代能源外,找出和油價、通膨負面因素脫勾的個股,也是尋找逆勢成長族群的方向。天富投顧副總陳嘉偉指出,當今年次級房貸肆虐、油價如脫韁野馬頻創新高的同時,美股中的重量級農概股如Monsanto、Potash、Agrium都出現反相飆升的逆勢演出。
這樣的現象反映出,儘管全球糧食總產量呈逐步上升之勢,但糧食需求的增長速度卻遠高於產量增長速度,國際糧價仍存在繼續上漲的空間。其中,屬於上游原物料的肥料族群,具備成本容易轉嫁下游的特性,屬此波國際糧食價格飆漲的行情中受惠最深的公司,
農金概念股當紅 東鹼後市有看頭
在國內農金概念股當中,陳嘉偉點出位於產業鏈上游,又具備成本轉嫁能力的公司,當屬以生產鉀肥(酸鉀)為主的東鹼莫屬。鉀肥應用於農業的用途與其他氮肥、尿素等肥料不同,具有不可取代性,占東鹼整體營收約6成比重。
鉀肥的上游原料氯化鉀掌握在加拿大Canpo-tex與俄羅斯BPC兩大礦業商手中,屬於寡占產業,在加拿大與俄羅斯聯手調漲氯化鉀價格後,東鹼都可以順勢調高出口報價,完全轉嫁上游原料上漲的成本。
東鹼鉀肥7月的出口報價就調高至1,200美元,足足比6月份報價成長50%。第一季稅後EPS為0.93元,而5月單月EPS就高達0.56元,6月營收更突破2月高點,續創歷史新高。
依成本轉嫁能力為判準,以生產食用油的福懋油,也由於成本轉嫁能力高而深具抗通膨能力。福懋油今年前五月累計營收年成長率為15.3%,預估今年EPS為1.55元,若政府為降低通膨壓力而持續降低大宗物資關稅,EPS可望受惠而進一步增加。
好個垃圾變黃金 環保族群逆勢漲
在高油價、高通膨的壓力下,通常貴金屬會成為抵抗通膨的避險標的,近期金價由900美元以下反彈,凸顯此一趨勢。即使國內沒有與金礦相連結的個股,但從事環保資源回收的佳龍,因能由廢棄產品中提煉黃金,也順勢搭上通膨日趨嚴重的順風車。
佳龍估計今年黃金產量將由現行的七噸提高至明年的10噸,成長率四成以上,獲利前景明確。另外,以回收廢鋼板以及承包回收工程的中宇,在這一波股災中逆勢成長,也頗值投資人注意。
陳嘉偉強調,農金和資源回收概念股,不但具備和油價與通膨拖勾的優勢,同時也搭上了全球資源荒的長線題材,絕對是長期布局不可或缺的投資利器。
*** 財富人生8月號 ***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welcom ! Handel home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有甚麼電子產品是台灣創新出來的?
有甚麼電子產品是台灣創新出來的?
問題: 有甚麼電子產品是台灣創新出來的?
>> 放眼望去,整個產品定位及開創,幾乎都是其他國家;即便台灣生產了全世界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但幾乎沒有一個電子產品是台灣人開創出來,給他賦予一個新的名稱及用途。舉凡MP3、大姆哥、最近的數位相框.....清一色台灣都僅能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台灣人不敢於製作出一項產品,引領時尚的。經常我們在推廣一些產品概念時,系統場的PM往往用「現在市場上沒有這樣的產品,我們的公司決策高層,絕不會認同這樣的產品概念」...而他們要求我們提供的產品,我們好說歹說的「市面上已經有數十家公司在準備量產了,你們切入僅是價格競爭..」「me too」現在是台灣電子公司的一項通則,要他們推出任何一項新產品,全台灣電子公司由上到下,全部膽戰心驚的,屁滾尿流,連說不敢不敢,然後就等著其他國家引領時尚之後,再一窩風投入價格競爭。marketing經常在打聽的是「其他公司下一年度要做甚麼...所以我們要跟進...」「不跟著人家做那些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公司能做甚麼囉」................「全新產品?市面上無這這種東西,那是非主流,我們絕不做....」
>> HTC Touch 還有威盛最近力推的UMD,雖然還未成氣候,但總是勇於嘗試吧!
>> 小綠人的行人紅綠燈應該算吧? 呵~
>> 台灣的光碟和光碟機(燒錄機)我覺得還不錯 另外像NB,KVM也都還不錯
>> tsmc umc晶圓廠 沒有晶圓廠何來電子產品
>> 看起來創新出來的產品… 好像只有紅綠燈的小綠人了…Orz不知是否很多東西都卡在專利呢??專利是好事但有些專門申請專利的公司~光擁有專利~藉以賺取權利金~卻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真是令人生氣…開新規格/架構~賺取“高額”權利金…也是>"<現在有些台灣廠商有推新規格/架構~也是值得支持
>> 但有些專門申請專利的公司~光擁有專利~藉以賺取權利金~卻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真是令人生氣…開新規格/架構~賺取“高額”權利金…也是>"<現在有些台灣廠商有推新規格/架構~也是值得支持
能真的申請並且維持有商業利益的專利沒有那麼簡單, 需要有勇氣做非常多"暫時看不到未來的投入", 事後成功收取權利金也是很合理的事, 不能說這樣是"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 這已經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遊戲規則, 沒什麼好生氣的; 應該做的是怎麼在這個遊戲架構下去搶到主導權與別人競爭才是 >>tsmc umc晶圓廠 沒有晶圓廠何來電子產品 晶圓代工可以說是台灣的一項驕傲。這不僅是創造一個電子產品,更是創造一個產業。何時創造的,民國70年初期。當時,台灣電子業才等於剛萌芽,試問,為何當時台灣人敢於創造一個新的產業?而現在台灣電子業,連一個產品都不敢創造?
>> 別忘了, 還有上廁所自動感應沖水, 也是台灣人發明的
>> 之前的電子雞阿,那個好像沒專利阿,不過是台製的,還有KTV系統阿,耳溫槍阿,其實還蠻多的吧,有一些有專利卻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收取權利金的也有,還有最近的新的SIM卡消費系統也是,還有你的金融卡規格(不按照國際標準走)也算的話,那會一堆(金融上一堆台製規格)。PS.以上我知道的如有出入請指正一下。
>> 台灣人做出了很多電子產品,也是電子產品的獨一無二的大國,這是舉世皆知的。反而隨著電子產品的產值增加,台灣的電子產業創新力,卻是縮小了,甚至膽怯了.....幾個網友舉例,但結論還是這十幾年來,台灣幾乎無任何創新的電子產品。
>>台灣人做出了很多電子產品,也是電子產品的獨一無二的大國,這是舉世皆知的。反而隨著電子產品的產值增加,台灣的電子產業創新力,卻是縮小了,甚至膽怯了.....幾個網友舉例,但結論還是這十幾年來,台灣幾乎無...... 我同意您的看法,這確實是我們所面臨到的危機!
>> 或許在電子產品上創新的比例和其他產業比起來是較低的, 但是就其他產業來說台灣高度密集的 電子業卻為他們帶來創新, 現在許多製造業生技業的生產研發方式都導入電腦或是電子儀器, 加快設計生產速度, 我想台灣人在生產和製造的模式是創新領先世界的. 也許我們目前不太有發明新電子產品的創意和背後的人文素養 (很多產品是因為這個因素發明的而不是技術不夠), 但找到新方法來加快改進擴大生產模式, 卻是獨步全球!
>> 隨著電子產業的規模日益擴大,伴隨著毛利的日趨縮小。「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更增加產量、更增加產品」,在Cost Down及藉由量大刺激成本進一步降低外,似乎台灣電子產業尋求不出甚麼出路。市場就是這樣規模,你能夠量產,別人也行,就是在一個殺戮戰場上,讓自己承受這種的血腥。早期台灣如華碩等,還願意以品質標榜,現在台灣電子產品,幾乎已經沒有人敢於用品質做訴求了。更遑論說,提出甚麼新產品到市場上。衝刺營業額外,沒人想將產品做的更有特色。RD更也淪為案件發包工程師。中國大陸馬上就會學習到這些的伎倆,簡單至極......................他們絕對比我們更有Cost Down的能力。
>>或許在電子產品上創新的比例和其他產業比起來是較低的, 但是就其他產業來說台灣高度密集的電子業卻為他們帶來創新, 現在許多製造業生技業的生產研發方式都導入電腦或是電子儀器, 加快設計生產速度, 我想台灣人在生產...... 幸好台積電聯電興起時,不是由現在台灣電子業的這票人主導的。要不一定會說「世界上沒有晶圓代工這東西,我們絕對不敢做....叫我們做晶圓代工?你將我們嚇得尿褲子了」
>> 幸好台積電聯電興起時,不是由現在台灣電子業的這票人主導的。 要不一定會說「世界上沒有晶圓代工這東西,我們絕對不敢做....叫我們做晶圓代工?你將我們嚇得尿褲子了」 你舉的這個例子並不是產品創新~一樣是生產方式創新, 或者像鴻海一樣~規模夠大~就能保持領先~我覺得產品創新這件事情在台灣是有迷思的~卻忽略掉在一個受到市場接受的創新產品的背後~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條件~SONY這幾年來的創新還不是被任天堂蘋果用較其低階技術的整合打的滿頭包~難道SONY的就不是創新嗎?重點是找到市場的需要~並提供新的方式或產品來滿足市場~甚至像頻果用新的思維去衝撞市場改變市場的胃口~
>>幸好台積電聯電興起時,不是由現在台灣電子業的這票人主導的。 要不一定會說「世界上沒有晶圓代工這東西,我們絕對不敢做....叫我們做晶圓代工?你將我們嚇得尿褲子了」 你舉的這個例子並不是產品創新~一樣是生產...... 台灣電子業,最近十幾年來幾乎毫無創新。鴻海以規模經濟壓人(何時爆發鴻海問題,拭目以待)並非甚麼創新,而是一種效率的展現。現在台灣該正視的在產業運作結構中,反創新的運作模式及產業人心態。
>>我到不認為鴻海有這麼差,王永慶也是沒什麼創新,除了把醫院當成了公司管(= =b...)之外, 他那些老牌的公司也沒什麼大創新阿,人家不是活的好好的, 有些時候我們設計系統就要在窘境上壓榨出一點效率出來,他們......
>> 賺錢很重要,有沒有創新是在分享賺錢成果時用口頭說的,沒錢,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賺錢很重要,有沒有創新是在分享賺錢成果時用口頭說的,沒錢,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台灣電子業,若攤開真實成本面,你會發現其實賺錢的是很少的。
>>我到不認為鴻海有這麼差,王永慶也是沒什麼創新,除了把醫院當成了公司管(= =b...)之外,他那些老牌的公司也沒什麼大創新阿,人家不是活的好好的,有些時候我們設計系統就要在窘境上壓榨出一點效率出來,他們...... 鴻海及台塑,在台灣本來就是以管理來傲人的。鴻海以傳產做金屬機械的,一舉顛覆台灣的電子公司,讓台灣電子公司全部哀鴻遍野,這難道還不值得讓全台灣搞電子以高科技人自居的電子產業人士有些警惕嗎?
>> 誰都可以搞電子,且可以搞的比現在台灣電子從業人員搞的好.... 鴻海才是警訊吧。 >> 鴻海 / 臺塑都是值得學習的企業走向啦
>>之前的電子雞阿,那個好像沒專利阿,不過是台製的,還有KTV系統阿,耳溫槍阿, 其實還蠻多的吧,有一些有專利卻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收取權利金的也有, 還有最近的新的SIM卡消費系統也是,還有你的金融卡規格(不按...... 就小弟所知,耳溫槍的部分,重要的專利(如耳套/退耳套結構/…),都掌握在Braun的手上,毛利高的都是外商的天下,台商有一部份很容易侵犯Braun的專利。總之,很多情況是:當你公司還小時,有專利的人是不會鳥你,當你夠大時,就會想告你,分一杯。
>> 台灣電子業= 你有我沒有-->仿冒 不然變換一下外型,照賣.台灣電子業= 薪水低,很操,等配股(要押對寶)台灣電子業= 人才壟斷,高污染,高成本(不要懷疑,這是真的),所以他一定要越來越大,投資才有辦法回收.台灣電子業= 大家一起殺,管理嚴格減少浪費,想盡辦法提高生產良率,或降低人工成本,打開門發現外商已經陣亡了.....
>> ic設計算是一種的創新產業吧!
>> 有呀,蒙恬名片辨識系統,手寫板,就是一例,每年光授權收入就佔毛利的10%以上 >> 1.高級的精細的量化的製造代工產品 2.仿真的技術3.應用開發產品如太陽能電池
>> 放眼望去,整個產品定位及開創,幾乎都是其他國家;即便台灣生產了全世界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但幾乎沒有一個電子產品是台灣人開創出來,給他賦予一個新的名稱及用途。舉凡MP3、大姆哥、最近的數位相框.....清一色台灣都僅能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台灣人不敢於製作出一項產品,引領時尚的。經常我們在推廣一些產品概念時,系統場的PM往往用「現在市場上沒有這樣的產品,我們的公司決策高層,絕不會認同這樣的產品概念」...而他們要求我們提供的產品,我們好說歹說的「市面上已經有數十家公司在準備量產了,你們切入僅是價格競爭..」「me too」現在是台灣電子公司的一項通則,要他們推出任何一項新產品,全台灣電子公司由上到下,全部膽戰心驚的,屁滾尿流,連說不敢不敢,然後就等著其他國家引領時尚之後,再一窩風投入價格競爭。marketing經常在打聽的是「其他公司下一年度要做甚麼...所以我們要跟進...」「不跟著人家做那些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公司能做甚麼囉」................「全新產品?市面上無這這種東西,那是非主流,我們絕不做....」 >> 不要太看輕自己,雖然沒有很響亮的品牌,但台灣人的智慧不容許輕忽,。我有個朋友在光碟讀取頭,下了很大功夫,並且拿到幾項專利,產品也賣得不錯,目前他正將這幾項專利,用到其領域上。台灣加油!GO GO GO >>
不一定, 就算是MTK, 也大部分是做integration & cost down的東西; 端看我們怎麼定義"創新"二字 >> 台灣會走向代工業而非研發導向,其實政府的政策有絕對大的因素,代工雖然毛利不高,但是至少有利潤,而研發成本高加上若非市場所青睞,賠了夫人又折兵,有幾個企業能承受這樣的損失,加上代工產業的利潤(每季的cost down)不斷的往下降,先是PC然後網通,未來我看連IPC也要到大陸去生產(鴻海也要參一腳,又一個產業快沒利潤了),代工產業若沒有強力後盾,只可以在幾毛和幾毛間的夾縫求生存,沒有強力的政府支援,台灣未來就只能淪落到為韓狗代工爛產品的角色了!~
>> 在那麼成熟的產業中要創新東西是很困難的,就連要創新規格也是很不容易,要被大家接受更不容易,頂多搞搞新式樣,得個國際大獎,像是IF、Good Design,等等,再不然就是複合機或ALL in one >> 呵呵~先撇開電子產品不說!這些政治人物的創意可不少,一些亂七八糟的創意!_!其實, 由於美國主導全球的生產, 因此專利真的是重點, 還好國內一些公司有提早注意到,象是鴻海等公司 真是不得不佩服他們~orz應該還要在專利上加加油吧~才會又更多創新產業@_@
>> 光碟,光碟機應該都不是台灣創新發明的都是從國外來的所以每年要給很多權利金這就是台灣科技業的痛
>> 隨著台灣的電子產值的增加,台灣的電子公司彼此間的差異化,算是越來越少了。所謂的創新,不見得是一種產品或發明的創新,新的產業當然是一種創新,跟人不同的競爭策略,也是一種的創新。
像是早期華碩,以品質為訴求點,也能夠算是一種的創新。現在華碩, 幾乎完全走向削價競爭,這也算是一種墮落。拼產量,拼cost當然是一種競爭武器;但能否回過來思考一下,難道世界上就只有這種的經營電子產業的方式?若台灣電子業經營者告訴我說,他們全體甚麼都不會, 只知道這種的經營公司的方式,那我覺得現在台灣電子業的經營高層全部都該被淘汰了,其實也遲早被淘汰,畢竟,鴻海席捲也是遲早的事情。而未來中國大陸再出一家土生企業,成本更低,再把鴻海淘汰掉.............. >
> 在工作中偶爾會接到一些國外廠商專利提告的case study有一些詳細去看他的內容會覺得很鳥 但是他就是cover到你使用的一些內容但是在工作上有一些新發現或是覺得有可能可以改善的地方提出的專利大多會被公司是為價值不高 或是覺得顯而易見從提案可以通過的內容大概看的出來公司著重在已經使用或是可以使用的發明 (直接的利益)我想因為要維護公司的專利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讓公司對專利的內容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吧但是相對的也喪失了一些機會我想台積 聯電 甚至於鴻海的模式都是可學習的只要有足夠的資金 (或是政府的支持)遲早後面會有人追的上來台灣還是要在發明上多?力才有可能像美日韓這樣建立一些門檻雖然我工作至今都在同一家公司 但是我很懷疑其他公司是否能做的更開放
>> 1999年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工作,當時我在美國公司已有10年的工作經驗,以為可以將我在美國學到如何開發創新產品的經驗帶回台灣,可惜台灣公司的總經理只想做便宜和大量製造的產品,最後由於理念不合,我只好忍痛離開台灣回到美國。所以我不得不說,台灣企業的老闆不換腦袋,則台灣企業的明天就不在台灣,而在大陸。而對那些有心的年輕人而言,我的忠告是事有可為,有不可為,若你發現你沒有機會改變整個大環境,也不用過度悲傷,畢竟中國自古以來將商放在士農工商四民之末是有道理的,好男不從商,在中國往往是末等的人才從商,這也是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老闆那麼笨的道理。;-)
>> 沒有太多閒錢的老闆(公司),是不可能有什麼理想跟創新前瞻的,這樣的投資、砸錢,會不會有回收的一天也不曉得,又有多少公司敢這樣做呢?像華碩就很不錯,同時也有本錢可以搞創意,搞噱頭,去試探市場,當然跟老闆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啦! >
> 我很好奇,現在全台灣的電子公司,有那個經營者,敢於這樣講出話來「因為我產品品質較好,所以我敢於跟客戶要求多一點的價格!!」如果連這樣都不敢的話,那自然而然的,除了價格外沒有其他出路的。
>> USB隨身碟 應該是台灣創新出來的但回過頭來問 如果ipod與itune是台灣土生土長的, 你覺得會成功嗎? >> 晶圓代工產業,可算是台灣創新的產業。我相信,當時絕無比現在電子業創新產品更佳的環境。十五年前左右,很多國際電子分析的專家預言,台灣的主機板產業將消失,而是新加坡及南韓這類有FAB廠或營運中心的區域將勝出。結果是台灣淘汰了南韓及新加坡。創新的重點在於,你有無勇氣找出一條不同的路,而不在於你本身擁有多少的條件。若全部電子產業的人,都秉持著自己天生是一群無用的笨蛋,台灣全體沒有資格玩創新,別人沒有做過的,全部台灣電子業經營者都自認為是能力低落, 而不敢做,那自然台灣真的甭玩創新了。
>> ipod成功的例子,是成功以後,所有人才會馬後砲的講「Apple有創新能力,才玩得動創新」。但試問,Apple公司是怎樣的公司,他是電腦及軟體公司,他不是音樂產品公司,更不是時尚產品公司。為何成功的不是Sony及Panasonic這類的傳統音樂及時尚產品公司?日本人愛死了IPOD,但為何做出IPOD的不是日本人?說穿了,就也是一樣的,日本人跟現在台灣的電子業經營者一樣,認為別人沒做過的,他們不敢做。若早期日本電子業經營者是這等的沒出息, 我相信,Walkman等,絕不會起自於日本。台灣電子業,產值如此高,但缺乏一點像樣的勇氣,沒出息的窩囊廢們,只知道靠股市賺錢的廢物,主導著電子業。
>> DDR 打敗RAMBUS的確,當年的威盛敢於站出來對抗intel,也成就了一時的股王。DDR用更簡單的技術,挑戰intel的權威地位,小蝦米對大鯨魚。只要有概念,敢於相信自己,沒甚麼做不到的。 >> 台灣賺的是管理財..不是創意財...要賺創意財..就 像樓上某位網兄所言..需要深厚的人文素養以及文化內涵.. 才會激發出創新性產品..但這條路卻是遙遙..
>> 很多網友會以:台灣沒有類似ipod成功的產業條件?我就很想請教,何謂ipod成功的產業條件?台灣電子業還不夠大嗎?台灣電子從業人口還不夠多嗎?來台灣的買主還不夠多嗎?為何不是台灣引領時尚,還說台灣沒有這樣成功的條件?當初日本的Sony推出的隨身聽,請問有哪幾台能夠在日本販賣?日本人根本買不起。台灣電子業論起創新的舞台,難道真的沒有本錢?是台灣電子業的市場條件不夠呢?還是台灣電子廠不多?世界上首席電子產品製造大國,告訴人家說,台灣沒有任何電子產品創新的條件及本錢?那真的是太原諒自己了。
>> 記得早在ipod之前, 台灣就有人提供類似ipod的產品(UI應該沒ipod好用)與營運模式, 但都未見成功. 雖然探討美國人與台灣人購買或使用ipod與itune的意義是否相同?大概就可窺知原因ㄧ二, 但除此外, 個人也很想清楚知道還有哪些原因致使台灣有許多創新無法在世界發光發熱呢?台灣的人才素質的確是很好的, 專利的創新也是世界排名前幾, 這是有目共睹沒有人會懷疑的, 但可惜的是這些創新目前大部分都還是沒有看到極大的市場效應, 許多的專利創新最後都只淪為專利戰爭中策略性的防禦工具.我相信台灣的創新力, 但創新不等於獲利, 普遍台灣的企業規模都不是很大, 在口袋不夠深的情況下, 讓許多經營者與創投不得不在創新與Mee too間作出妥協, 一切以可以獲利為第一優先. 加上濃厚的島國心結, 缺乏內需市場, 精鍊與高強手挽的國際行銷管理人才的不足, 龐大的管銷費用, 這些也可能都是無法支持原創世界性暢銷商品的重要原因. 相信還有許多因素, 將有賴大家一起來發掘與對策之! >> 開飲機,按摩椅是台灣發明的.但是高價版的都是外國製.台灣的教育本來就鼓勵模仿,不要創意.出頭的都是最聽老師長官心意的人. 這話倒是一針見血, 因為事實上科舉考試就是在挑聽話的人. >> "台灣有哪些公司可以做出Wii或iphone,這樣吸引人的東西?" >> 我想開版的大大是要說"台灣有哪些公司可以做出Wii或iphone,這樣吸引人的東西?"別那樣膚淺的看待創新。現在台灣是連一個產品的新市場定位,都不見得敢於真正的開創。 >> 最近台灣電子產品,擁有世界專利的,其實是有的。就是「讀卡機」,精威科技。外接式的硬碟抽取盒等,好像也有。其實只要敢,創新產品沒那樣難的。
>> PC Scanner>>
>> 汽車倒車雷達也是台灣人研發出來的ㄜ...那也算是很偉大的發明吧!! >> 曾經....電子表筆 多年前..股票機天啊!這麼多年了嗎?
>> 博奕機器
>> 電子錶 >
> CPU 的散熱風扇
>> 還有賣飲料~專門封住杯口的機器也是台灣人做的~^O^
>> 技術創新可以避開專利權的束縛,產品創新可以吸引客戶的注意, 行銷創新可以躲開同業的競爭,產業的創新開闢另一個無人競爭的藍海, 而台灣目前還脫離不了代工的苦境,觀念不改, 即無所謂的創新,而創新如果與他人的差異不大,也沒有所謂的競爭優勢
>>但有些專門申請專利的公司~光擁有專利~藉以賺取權利金~卻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真是令人生氣…開新規格/架構~賺取“高額”權利金…也是>"<現在有些台灣廠商有推新規格/架構~也是值得支持能...... 有一本書叫做開放式經營就是在說專利權的買賣,是一個新興市場喔~~所以嚴格來說,能擁有可以販賣的專利的公司本質上在研發能力上是很強的. >>技術創新可以避開專利權的束縛,產品創新可以吸引客戶的注意,行銷創新可以躲開同業的競爭,產業的創新開闢另一個無人競爭的藍海,而台灣目前還脫離不了代工的苦境,觀念不改,即無所謂的創新,而創新如果與他人的差...... 事實上代工也是可以創新的,撇開人力資源不談,製程設備與規劃上或管理手法的創新也是可以提高競爭力,豎立高良率障礙的,當然代工把人力算進來的話自然就會偏向低工資的國家去了.
問題: 有甚麼電子產品是台灣創新出來的?
>> 放眼望去,整個產品定位及開創,幾乎都是其他國家;即便台灣生產了全世界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但幾乎沒有一個電子產品是台灣人開創出來,給他賦予一個新的名稱及用途。舉凡MP3、大姆哥、最近的數位相框.....清一色台灣都僅能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台灣人不敢於製作出一項產品,引領時尚的。經常我們在推廣一些產品概念時,系統場的PM往往用「現在市場上沒有這樣的產品,我們的公司決策高層,絕不會認同這樣的產品概念」...而他們要求我們提供的產品,我們好說歹說的「市面上已經有數十家公司在準備量產了,你們切入僅是價格競爭..」「me too」現在是台灣電子公司的一項通則,要他們推出任何一項新產品,全台灣電子公司由上到下,全部膽戰心驚的,屁滾尿流,連說不敢不敢,然後就等著其他國家引領時尚之後,再一窩風投入價格競爭。marketing經常在打聽的是「其他公司下一年度要做甚麼...所以我們要跟進...」「不跟著人家做那些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公司能做甚麼囉」................「全新產品?市面上無這這種東西,那是非主流,我們絕不做....」
>> HTC Touch 還有威盛最近力推的UMD,雖然還未成氣候,但總是勇於嘗試吧!
>> 小綠人的行人紅綠燈應該算吧? 呵~
>> 台灣的光碟和光碟機(燒錄機)我覺得還不錯 另外像NB,KVM也都還不錯
>> tsmc umc晶圓廠 沒有晶圓廠何來電子產品
>> 看起來創新出來的產品… 好像只有紅綠燈的小綠人了…Orz不知是否很多東西都卡在專利呢??專利是好事但有些專門申請專利的公司~光擁有專利~藉以賺取權利金~卻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真是令人生氣…開新規格/架構~賺取“高額”權利金…也是>"<現在有些台灣廠商有推新規格/架構~也是值得支持
>> 但有些專門申請專利的公司~光擁有專利~藉以賺取權利金~卻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真是令人生氣…開新規格/架構~賺取“高額”權利金…也是>"<現在有些台灣廠商有推新規格/架構~也是值得支持
能真的申請並且維持有商業利益的專利沒有那麼簡單, 需要有勇氣做非常多"暫時看不到未來的投入", 事後成功收取權利金也是很合理的事, 不能說這樣是"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 這已經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遊戲規則, 沒什麼好生氣的; 應該做的是怎麼在這個遊戲架構下去搶到主導權與別人競爭才是 >>tsmc umc晶圓廠 沒有晶圓廠何來電子產品 晶圓代工可以說是台灣的一項驕傲。這不僅是創造一個電子產品,更是創造一個產業。何時創造的,民國70年初期。當時,台灣電子業才等於剛萌芽,試問,為何當時台灣人敢於創造一個新的產業?而現在台灣電子業,連一個產品都不敢創造?
>> 別忘了, 還有上廁所自動感應沖水, 也是台灣人發明的
>> 之前的電子雞阿,那個好像沒專利阿,不過是台製的,還有KTV系統阿,耳溫槍阿,其實還蠻多的吧,有一些有專利卻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收取權利金的也有,還有最近的新的SIM卡消費系統也是,還有你的金融卡規格(不按照國際標準走)也算的話,那會一堆(金融上一堆台製規格)。PS.以上我知道的如有出入請指正一下。
>> 台灣人做出了很多電子產品,也是電子產品的獨一無二的大國,這是舉世皆知的。反而隨著電子產品的產值增加,台灣的電子產業創新力,卻是縮小了,甚至膽怯了.....幾個網友舉例,但結論還是這十幾年來,台灣幾乎無任何創新的電子產品。
>>台灣人做出了很多電子產品,也是電子產品的獨一無二的大國,這是舉世皆知的。反而隨著電子產品的產值增加,台灣的電子產業創新力,卻是縮小了,甚至膽怯了.....幾個網友舉例,但結論還是這十幾年來,台灣幾乎無...... 我同意您的看法,這確實是我們所面臨到的危機!
>> 或許在電子產品上創新的比例和其他產業比起來是較低的, 但是就其他產業來說台灣高度密集的 電子業卻為他們帶來創新, 現在許多製造業生技業的生產研發方式都導入電腦或是電子儀器, 加快設計生產速度, 我想台灣人在生產和製造的模式是創新領先世界的. 也許我們目前不太有發明新電子產品的創意和背後的人文素養 (很多產品是因為這個因素發明的而不是技術不夠), 但找到新方法來加快改進擴大生產模式, 卻是獨步全球!
>> 隨著電子產業的規模日益擴大,伴隨著毛利的日趨縮小。「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更增加產量、更增加產品」,在Cost Down及藉由量大刺激成本進一步降低外,似乎台灣電子產業尋求不出甚麼出路。市場就是這樣規模,你能夠量產,別人也行,就是在一個殺戮戰場上,讓自己承受這種的血腥。早期台灣如華碩等,還願意以品質標榜,現在台灣電子產品,幾乎已經沒有人敢於用品質做訴求了。更遑論說,提出甚麼新產品到市場上。衝刺營業額外,沒人想將產品做的更有特色。RD更也淪為案件發包工程師。中國大陸馬上就會學習到這些的伎倆,簡單至極......................他們絕對比我們更有Cost Down的能力。
>>或許在電子產品上創新的比例和其他產業比起來是較低的, 但是就其他產業來說台灣高度密集的電子業卻為他們帶來創新, 現在許多製造業生技業的生產研發方式都導入電腦或是電子儀器, 加快設計生產速度, 我想台灣人在生產...... 幸好台積電聯電興起時,不是由現在台灣電子業的這票人主導的。要不一定會說「世界上沒有晶圓代工這東西,我們絕對不敢做....叫我們做晶圓代工?你將我們嚇得尿褲子了」
>> 幸好台積電聯電興起時,不是由現在台灣電子業的這票人主導的。 要不一定會說「世界上沒有晶圓代工這東西,我們絕對不敢做....叫我們做晶圓代工?你將我們嚇得尿褲子了」 你舉的這個例子並不是產品創新~一樣是生產方式創新, 或者像鴻海一樣~規模夠大~就能保持領先~我覺得產品創新這件事情在台灣是有迷思的~卻忽略掉在一個受到市場接受的創新產品的背後~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條件~SONY這幾年來的創新還不是被任天堂蘋果用較其低階技術的整合打的滿頭包~難道SONY的就不是創新嗎?重點是找到市場的需要~並提供新的方式或產品來滿足市場~甚至像頻果用新的思維去衝撞市場改變市場的胃口~
>>幸好台積電聯電興起時,不是由現在台灣電子業的這票人主導的。 要不一定會說「世界上沒有晶圓代工這東西,我們絕對不敢做....叫我們做晶圓代工?你將我們嚇得尿褲子了」 你舉的這個例子並不是產品創新~一樣是生產...... 台灣電子業,最近十幾年來幾乎毫無創新。鴻海以規模經濟壓人(何時爆發鴻海問題,拭目以待)並非甚麼創新,而是一種效率的展現。現在台灣該正視的在產業運作結構中,反創新的運作模式及產業人心態。
>>我到不認為鴻海有這麼差,王永慶也是沒什麼創新,除了把醫院當成了公司管(= =b...)之外, 他那些老牌的公司也沒什麼大創新阿,人家不是活的好好的, 有些時候我們設計系統就要在窘境上壓榨出一點效率出來,他們......
>> 賺錢很重要,有沒有創新是在分享賺錢成果時用口頭說的,沒錢,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賺錢很重要,有沒有創新是在分享賺錢成果時用口頭說的,沒錢,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台灣電子業,若攤開真實成本面,你會發現其實賺錢的是很少的。
>>我到不認為鴻海有這麼差,王永慶也是沒什麼創新,除了把醫院當成了公司管(= =b...)之外,他那些老牌的公司也沒什麼大創新阿,人家不是活的好好的,有些時候我們設計系統就要在窘境上壓榨出一點效率出來,他們...... 鴻海及台塑,在台灣本來就是以管理來傲人的。鴻海以傳產做金屬機械的,一舉顛覆台灣的電子公司,讓台灣電子公司全部哀鴻遍野,這難道還不值得讓全台灣搞電子以高科技人自居的電子產業人士有些警惕嗎?
>> 誰都可以搞電子,且可以搞的比現在台灣電子從業人員搞的好.... 鴻海才是警訊吧。 >> 鴻海 / 臺塑都是值得學習的企業走向啦
>>之前的電子雞阿,那個好像沒專利阿,不過是台製的,還有KTV系統阿,耳溫槍阿, 其實還蠻多的吧,有一些有專利卻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收取權利金的也有, 還有最近的新的SIM卡消費系統也是,還有你的金融卡規格(不按...... 就小弟所知,耳溫槍的部分,重要的專利(如耳套/退耳套結構/…),都掌握在Braun的手上,毛利高的都是外商的天下,台商有一部份很容易侵犯Braun的專利。總之,很多情況是:當你公司還小時,有專利的人是不會鳥你,當你夠大時,就會想告你,分一杯。
>> 台灣電子業= 你有我沒有-->仿冒 不然變換一下外型,照賣.台灣電子業= 薪水低,很操,等配股(要押對寶)台灣電子業= 人才壟斷,高污染,高成本(不要懷疑,這是真的),所以他一定要越來越大,投資才有辦法回收.台灣電子業= 大家一起殺,管理嚴格減少浪費,想盡辦法提高生產良率,或降低人工成本,打開門發現外商已經陣亡了.....
>> ic設計算是一種的創新產業吧!
>> 有呀,蒙恬名片辨識系統,手寫板,就是一例,每年光授權收入就佔毛利的10%以上 >> 1.高級的精細的量化的製造代工產品 2.仿真的技術3.應用開發產品如太陽能電池
>> 放眼望去,整個產品定位及開創,幾乎都是其他國家;即便台灣生產了全世界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但幾乎沒有一個電子產品是台灣人開創出來,給他賦予一個新的名稱及用途。舉凡MP3、大姆哥、最近的數位相框.....清一色台灣都僅能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台灣人不敢於製作出一項產品,引領時尚的。經常我們在推廣一些產品概念時,系統場的PM往往用「現在市場上沒有這樣的產品,我們的公司決策高層,絕不會認同這樣的產品概念」...而他們要求我們提供的產品,我們好說歹說的「市面上已經有數十家公司在準備量產了,你們切入僅是價格競爭..」「me too」現在是台灣電子公司的一項通則,要他們推出任何一項新產品,全台灣電子公司由上到下,全部膽戰心驚的,屁滾尿流,連說不敢不敢,然後就等著其他國家引領時尚之後,再一窩風投入價格競爭。marketing經常在打聽的是「其他公司下一年度要做甚麼...所以我們要跟進...」「不跟著人家做那些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公司能做甚麼囉」................「全新產品?市面上無這這種東西,那是非主流,我們絕不做....」 >> 不要太看輕自己,雖然沒有很響亮的品牌,但台灣人的智慧不容許輕忽,。我有個朋友在光碟讀取頭,下了很大功夫,並且拿到幾項專利,產品也賣得不錯,目前他正將這幾項專利,用到其領域上。台灣加油!GO GO GO >>
不一定, 就算是MTK, 也大部分是做integration & cost down的東西; 端看我們怎麼定義"創新"二字 >> 台灣會走向代工業而非研發導向,其實政府的政策有絕對大的因素,代工雖然毛利不高,但是至少有利潤,而研發成本高加上若非市場所青睞,賠了夫人又折兵,有幾個企業能承受這樣的損失,加上代工產業的利潤(每季的cost down)不斷的往下降,先是PC然後網通,未來我看連IPC也要到大陸去生產(鴻海也要參一腳,又一個產業快沒利潤了),代工產業若沒有強力後盾,只可以在幾毛和幾毛間的夾縫求生存,沒有強力的政府支援,台灣未來就只能淪落到為韓狗代工爛產品的角色了!~
>> 在那麼成熟的產業中要創新東西是很困難的,就連要創新規格也是很不容易,要被大家接受更不容易,頂多搞搞新式樣,得個國際大獎,像是IF、Good Design,等等,再不然就是複合機或ALL in one >> 呵呵~先撇開電子產品不說!這些政治人物的創意可不少,一些亂七八糟的創意!_!其實, 由於美國主導全球的生產, 因此專利真的是重點, 還好國內一些公司有提早注意到,象是鴻海等公司 真是不得不佩服他們~orz應該還要在專利上加加油吧~才會又更多創新產業@_@
>> 光碟,光碟機應該都不是台灣創新發明的都是從國外來的所以每年要給很多權利金這就是台灣科技業的痛
>> 隨著台灣的電子產值的增加,台灣的電子公司彼此間的差異化,算是越來越少了。所謂的創新,不見得是一種產品或發明的創新,新的產業當然是一種創新,跟人不同的競爭策略,也是一種的創新。
像是早期華碩,以品質為訴求點,也能夠算是一種的創新。現在華碩, 幾乎完全走向削價競爭,這也算是一種墮落。拼產量,拼cost當然是一種競爭武器;但能否回過來思考一下,難道世界上就只有這種的經營電子產業的方式?若台灣電子業經營者告訴我說,他們全體甚麼都不會, 只知道這種的經營公司的方式,那我覺得現在台灣電子業的經營高層全部都該被淘汰了,其實也遲早被淘汰,畢竟,鴻海席捲也是遲早的事情。而未來中國大陸再出一家土生企業,成本更低,再把鴻海淘汰掉.............. >
> 在工作中偶爾會接到一些國外廠商專利提告的case study有一些詳細去看他的內容會覺得很鳥 但是他就是cover到你使用的一些內容但是在工作上有一些新發現或是覺得有可能可以改善的地方提出的專利大多會被公司是為價值不高 或是覺得顯而易見從提案可以通過的內容大概看的出來公司著重在已經使用或是可以使用的發明 (直接的利益)我想因為要維護公司的專利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讓公司對專利的內容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吧但是相對的也喪失了一些機會我想台積 聯電 甚至於鴻海的模式都是可學習的只要有足夠的資金 (或是政府的支持)遲早後面會有人追的上來台灣還是要在發明上多?力才有可能像美日韓這樣建立一些門檻雖然我工作至今都在同一家公司 但是我很懷疑其他公司是否能做的更開放
>> 1999年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工作,當時我在美國公司已有10年的工作經驗,以為可以將我在美國學到如何開發創新產品的經驗帶回台灣,可惜台灣公司的總經理只想做便宜和大量製造的產品,最後由於理念不合,我只好忍痛離開台灣回到美國。所以我不得不說,台灣企業的老闆不換腦袋,則台灣企業的明天就不在台灣,而在大陸。而對那些有心的年輕人而言,我的忠告是事有可為,有不可為,若你發現你沒有機會改變整個大環境,也不用過度悲傷,畢竟中國自古以來將商放在士農工商四民之末是有道理的,好男不從商,在中國往往是末等的人才從商,這也是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老闆那麼笨的道理。;-)
>> 沒有太多閒錢的老闆(公司),是不可能有什麼理想跟創新前瞻的,這樣的投資、砸錢,會不會有回收的一天也不曉得,又有多少公司敢這樣做呢?像華碩就很不錯,同時也有本錢可以搞創意,搞噱頭,去試探市場,當然跟老闆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啦! >
> 我很好奇,現在全台灣的電子公司,有那個經營者,敢於這樣講出話來「因為我產品品質較好,所以我敢於跟客戶要求多一點的價格!!」如果連這樣都不敢的話,那自然而然的,除了價格外沒有其他出路的。
>> USB隨身碟 應該是台灣創新出來的但回過頭來問 如果ipod與itune是台灣土生土長的, 你覺得會成功嗎? >> 晶圓代工產業,可算是台灣創新的產業。我相信,當時絕無比現在電子業創新產品更佳的環境。十五年前左右,很多國際電子分析的專家預言,台灣的主機板產業將消失,而是新加坡及南韓這類有FAB廠或營運中心的區域將勝出。結果是台灣淘汰了南韓及新加坡。創新的重點在於,你有無勇氣找出一條不同的路,而不在於你本身擁有多少的條件。若全部電子產業的人,都秉持著自己天生是一群無用的笨蛋,台灣全體沒有資格玩創新,別人沒有做過的,全部台灣電子業經營者都自認為是能力低落, 而不敢做,那自然台灣真的甭玩創新了。
>> ipod成功的例子,是成功以後,所有人才會馬後砲的講「Apple有創新能力,才玩得動創新」。但試問,Apple公司是怎樣的公司,他是電腦及軟體公司,他不是音樂產品公司,更不是時尚產品公司。為何成功的不是Sony及Panasonic這類的傳統音樂及時尚產品公司?日本人愛死了IPOD,但為何做出IPOD的不是日本人?說穿了,就也是一樣的,日本人跟現在台灣的電子業經營者一樣,認為別人沒做過的,他們不敢做。若早期日本電子業經營者是這等的沒出息, 我相信,Walkman等,絕不會起自於日本。台灣電子業,產值如此高,但缺乏一點像樣的勇氣,沒出息的窩囊廢們,只知道靠股市賺錢的廢物,主導著電子業。
>> DDR 打敗RAMBUS的確,當年的威盛敢於站出來對抗intel,也成就了一時的股王。DDR用更簡單的技術,挑戰intel的權威地位,小蝦米對大鯨魚。只要有概念,敢於相信自己,沒甚麼做不到的。 >> 台灣賺的是管理財..不是創意財...要賺創意財..就 像樓上某位網兄所言..需要深厚的人文素養以及文化內涵.. 才會激發出創新性產品..但這條路卻是遙遙..
>> 很多網友會以:台灣沒有類似ipod成功的產業條件?我就很想請教,何謂ipod成功的產業條件?台灣電子業還不夠大嗎?台灣電子從業人口還不夠多嗎?來台灣的買主還不夠多嗎?為何不是台灣引領時尚,還說台灣沒有這樣成功的條件?當初日本的Sony推出的隨身聽,請問有哪幾台能夠在日本販賣?日本人根本買不起。台灣電子業論起創新的舞台,難道真的沒有本錢?是台灣電子業的市場條件不夠呢?還是台灣電子廠不多?世界上首席電子產品製造大國,告訴人家說,台灣沒有任何電子產品創新的條件及本錢?那真的是太原諒自己了。
>> 記得早在ipod之前, 台灣就有人提供類似ipod的產品(UI應該沒ipod好用)與營運模式, 但都未見成功. 雖然探討美國人與台灣人購買或使用ipod與itune的意義是否相同?大概就可窺知原因ㄧ二, 但除此外, 個人也很想清楚知道還有哪些原因致使台灣有許多創新無法在世界發光發熱呢?台灣的人才素質的確是很好的, 專利的創新也是世界排名前幾, 這是有目共睹沒有人會懷疑的, 但可惜的是這些創新目前大部分都還是沒有看到極大的市場效應, 許多的專利創新最後都只淪為專利戰爭中策略性的防禦工具.我相信台灣的創新力, 但創新不等於獲利, 普遍台灣的企業規模都不是很大, 在口袋不夠深的情況下, 讓許多經營者與創投不得不在創新與Mee too間作出妥協, 一切以可以獲利為第一優先. 加上濃厚的島國心結, 缺乏內需市場, 精鍊與高強手挽的國際行銷管理人才的不足, 龐大的管銷費用, 這些也可能都是無法支持原創世界性暢銷商品的重要原因. 相信還有許多因素, 將有賴大家一起來發掘與對策之! >> 開飲機,按摩椅是台灣發明的.但是高價版的都是外國製.台灣的教育本來就鼓勵模仿,不要創意.出頭的都是最聽老師長官心意的人. 這話倒是一針見血, 因為事實上科舉考試就是在挑聽話的人. >> "台灣有哪些公司可以做出Wii或iphone,這樣吸引人的東西?" >> 我想開版的大大是要說"台灣有哪些公司可以做出Wii或iphone,這樣吸引人的東西?"別那樣膚淺的看待創新。現在台灣是連一個產品的新市場定位,都不見得敢於真正的開創。 >> 最近台灣電子產品,擁有世界專利的,其實是有的。就是「讀卡機」,精威科技。外接式的硬碟抽取盒等,好像也有。其實只要敢,創新產品沒那樣難的。
>> PC Scanner>>
>> 汽車倒車雷達也是台灣人研發出來的ㄜ...那也算是很偉大的發明吧!! >> 曾經....電子表筆 多年前..股票機天啊!這麼多年了嗎?
>> 博奕機器
>> 電子錶 >
> CPU 的散熱風扇
>> 還有賣飲料~專門封住杯口的機器也是台灣人做的~^O^
>> 技術創新可以避開專利權的束縛,產品創新可以吸引客戶的注意, 行銷創新可以躲開同業的競爭,產業的創新開闢另一個無人競爭的藍海, 而台灣目前還脫離不了代工的苦境,觀念不改, 即無所謂的創新,而創新如果與他人的差異不大,也沒有所謂的競爭優勢
>>但有些專門申請專利的公司~光擁有專利~藉以賺取權利金~卻不事生產、開發,增加消費者負擔…真是令人生氣…開新規格/架構~賺取“高額”權利金…也是>"<現在有些台灣廠商有推新規格/架構~也是值得支持能...... 有一本書叫做開放式經營就是在說專利權的買賣,是一個新興市場喔~~所以嚴格來說,能擁有可以販賣的專利的公司本質上在研發能力上是很強的. >>技術創新可以避開專利權的束縛,產品創新可以吸引客戶的注意,行銷創新可以躲開同業的競爭,產業的創新開闢另一個無人競爭的藍海,而台灣目前還脫離不了代工的苦境,觀念不改,即無所謂的創新,而創新如果與他人的差...... 事實上代工也是可以創新的,撇開人力資源不談,製程設備與規劃上或管理手法的創新也是可以提高競爭力,豎立高良率障礙的,當然代工把人力算進來的話自然就會偏向低工資的國家去了.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 蒼海圖書館]金融制勝
资本市场是必需的吗?
它致命的缺陷能克服吗?
谁的手在操控?
谁是真正的赢家?
是谁,制造了金融危机?
本书作者以专业的洞察力、深刻犀利的思想,生动地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本质面目做了见血的精彩描述。本书从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资本市场的紧密关联入手,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历史和现实中一系列经典案例和代表人物的深刻剖析,对资本市场和券商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质疑。
经济危机的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危机与每一个人的就业、收入、财富积累、生活质量以及生命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符合事实的、有良知的披露,有益于广大人民知道真相、自觉抉择。
事实就是,我们无法否认正面临高度的危机风险!
金融战争已经开始,只有面对,别无选择。
作者简介 • • • • • •
朱伟一,律师,生于苏州,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法律博士学位。曾在南京大学、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处、维也纳工业发展组织工作。著有《走过法律》、《另面法律——情节与情结》、《敬畏法律》、《美国经典案例解析》、《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和《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
它致命的缺陷能克服吗?
谁的手在操控?
谁是真正的赢家?
是谁,制造了金融危机?
本书作者以专业的洞察力、深刻犀利的思想,生动地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本质面目做了见血的精彩描述。本书从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资本市场的紧密关联入手,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历史和现实中一系列经典案例和代表人物的深刻剖析,对资本市场和券商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质疑。
经济危机的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危机与每一个人的就业、收入、财富积累、生活质量以及生命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符合事实的、有良知的披露,有益于广大人民知道真相、自觉抉择。
事实就是,我们无法否认正面临高度的危机风险!
金融战争已经开始,只有面对,别无选择。
作者简介 • • • • • •
朱伟一,律师,生于苏州,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法律博士学位。曾在南京大学、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处、维也纳工业发展组织工作。著有《走过法律》、《另面法律——情节与情结》、《敬畏法律》、《美国经典案例解析》、《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和《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