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 ! Handel home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網路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 智慧非人類獨有


網路蜘蛛(Web spider)指的是「自動化瀏覽網路」的程式。這樣的電腦程式是為了自動從網路擷取特定的資料,或為了組織網路上的資料,所設計的「『自動瀏覽網路』的程式」。

=====================================================================================================

網路機器人應用再突破 自主核心技術漸成熟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路機器人作為一種具備高度人工智慧的資訊互動平臺,其技術也在快速發展,同時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特別是在中國,雖然網路機器人進入國內只有短短4年多的時間,但已在廣大互聯網個人用戶與企業用戶中迅速普及。各類應用更是層出不窮。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為推動網路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推廣網路機器人的特色應用,MSN中國自2006年開始主辦Windows Live Messenger 機器人大賽。自舉辦以來,Windows Live Messenger 機器人大賽立刻成為國內網路機器人開發領域一年一度的頂級大賽,吸引了眾多個人與企業參賽者的參與,並產生了大量優秀的智慧網路機器人作品。
縱觀歷屆大賽,每屆都有新亮點,每屆都能給人們帶來新驚喜。以日前剛剛落幕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 2007機器人大賽為例,無論是比賽規模還是參賽作品整體水準都大大超過上屆。在比賽項目設置上,除上屆大賽就有的自由機器人比賽之外,新增加了客服、諮詢調研、行銷、協同辦公等多個命題機器人賽事類別。百餘款網路機器人作品報名參加了此次大賽的角逐,參賽作品數量與上屆相比有顯著增加。
在賽事組織不斷細化,作品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參賽作品的技術難度也在迅速提升、其應用也日漸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次大賽的最佳自由機器人大獎得主——"牛牛機器人"為例,它就是一款專業的股票理財機器人,不僅可以提供深滬股票實時行情、開放式基金凈值、港股、美股行情、實時外匯牌價等的查詢;更能提供包括每日深滬公告、股市直播室、市場實時排名榜、機構資金龍虎榜、個股財務數據、新聞公告、投資價值評估、買單賣單分析,動態更新的私募推薦股票等在內的豐富資訊及專業分析。再如"康博士"——此次命題機器人大獎的得主,它是一款能夠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智慧網路機器人,相比一些網站的健康頻道只提供簡單的診斷,"康博士"這裡問診不但詢問詳細而且結果準確,可以極大簡化用戶"求醫問藥"的過程,不僅方便實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為您省錢"。此外、獲獎作品中還有包括提供餐飲資訊的"吃啥咋吃機器人"、能夠收聽音樂的"青檬音樂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學習英語的"我愛背單詞機器人"等諸多實用有趣的作品,充分體現出這些機器人作者的奇思妙想與編程技術。
大量行業應用作品參賽是此次大賽的另一突出亮點,從能夠提供多項服務的嘰歪網客服機器人"嘰歪小弟"到提供權威化工產品資訊數據庫查詢的"化工精靈";從聯想定制的機器人 "聯想智慧交互系統"到明復的"小明百事通達人"等等。獲獎作品中有如此眾多的專業性強、應用面廣的行業應用案例,不僅顯示了這一年來國內智慧網路機器人領域技術正快速發展,更充分說明目前已有越來越的國內企業開始重視網路行銷、智慧客服的作用,並看好網路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Windows Live Messenger 機器人大賽不僅極大促進了國內網路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更重要的是推動了中國在智慧機器人技術領域自主核心技術的形成與發展,據悉,此項賽事所使用的Ibot SDK機器人開發工具全部是由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小i機器人提供。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網路機器人技術開發的高技術企業,小i機器人在與人工智慧、自然語言等技術領域目前已躋身世界領先地位,並成為微軟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在2006年微軟全球機器人大賽上,前18名獲獎選手所開發的機器人當中有12款是使用小i機器人提供的iBot Platform SDK開發平臺開發的,其中最高人氣獎和一等獎更全部使用小i機器人平臺進行開發的。這與軟體與互聯網行業中基礎底層軟體普遍依賴國外提供,缺乏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照,在這方面小i機器人可以說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可以說,智慧網路機器人已經發展成為技術全球領先,且國內掌握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隨著應用的不斷拓展與市場的日趨成熟,智慧網路機器人將成為互聯網行業中最值得關注的領域。

==================================================================================

網路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 智慧非人類獨有

網路空間中,人類其實並不孤獨,因為當我們在網上沖浪時候,無數的非人類實體也在使用Web獲取文本或者進行搜索查詢,按部就班地完成各自的任務。目前,人們把這些網路機器人叫做"bots",它們是在Web上獨自運行的軟體程式,它們不斷地篩選數據,做出自己的決定,現在已在許多方面成為Web上很有用的工具。

今天,我們可以在電腦上使用搜索機器人完成網路搜索,利用購物機器人為您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已經可以和機器人聊天,因為有些機器人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回答您的問題。這些虛擬助手協助人們完成日常的線上任務,節省我們寶貴的時間,節約網路費用,最重要的是它們充分地利用了網路資源,給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網路機器人的發展到成熟應用,是大概10年前從網路技術相對先進的西方發達開始的。5年前一個叫袁輝的年輕人將其技術引入國內,並創造了如今有2800多萬用戶的著名品牌——小i機器人,小i的出現,填補了國內網路機器人領域的空白,成就了一段傳奇。但是,目前國內網路機器人在應用上還遠遠沒有形成規模,因此,借鑒國外網路機器人的成熟應用,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大有益處。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目前,按國際上通用的原則,可以將網路機器人大概分為搜索機器人、聊天機器人、客服機器人、購物機器人、遊戲機器人五大類——其中,以網路爬蟲(Spider)所依託的搜索機器人因為鼎鼎大名的GOOGLE,可以說是目前受眾最多的一類,而聊天機器人和客服機器人依託于IM平臺的迅速發展,目前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在迅速壯大,不僅成為網友日常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更因為其智慧性和交互性成為企業客戶服務,乃至行銷中的得力助手。

每一種網路機器人都代表著對於網路時代的一種全新理解,其中都蘊含了很多的成功機遇,本文就主要分析聊天機器人、客服機器人這一大類機器人,通過他們在國外和國內的成功應用,來展示一個多彩的網路智慧應用世界。

曾經的聊天機器人已花開三朵

科幻電影中,人們往往賦予機械機器人許多人的品質,而在Internet中,網路機器人和人也沒有多大的區別。目前Web上已經有許多聊天機器人,它們可以與人進行交互。其中,大多數機器人都有自己的個性。DonLivebot是以MacWeek專欄作家DonCrabb的作品為原型,通常都以AppleComputer公司的產品為話題。更多的聊天機器人以IRC、MUD或虛擬現實的方式存在,有時它們偽裝成其他的用戶,但是有時也完成一些管理任務,比如向新手介紹聊天室的禮儀。

早期的聊天機器人,比如Eliza,在對話中增加很少的新內容,對大多數用戶的回應基本上都是如出一轍,要麼做出一個簡單的回答,要麼就是提出一個問題鼓勵用戶去思考。"我喜歡在網上沖浪。"一般會得到像"很好,那麼您為什麼喜歡在網上沖浪?"這樣的應答。最初這些聊天機器人顯得非常幼稚。

今天,聊天機器人已經變得很成熟,它們從數據庫中取出內容作為響應。這樣他們可以向用戶提供很多有用的資訊,而不只是小孩式的聊天。比如,TIPS聊天機器人為用戶提供面試的建議,或者提供其他主題的知識。

除了單純的聊天之外,從2002年開始,國際上一些感覺敏銳的公司意識到,利用這種聊天機器人提供無人客戶服務。機器人非常適合回答那些常問的簡單問題。它能夠立即給用戶做出回答,免去公司每月昂貴的諮詢熱線電話費。因此,基於聊天機器人的客戶服務機器人也就誕生了,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十家機器人公司提供名目繁多的客戶服務機器人,而採用機器人來改善自身客服的企業更是超過千家。

同時,行銷專家也描上了聊天機器人。因為有先行一步的廣告客戶希望聊天機器人能夠成為銷售人員。第一個這樣的機器人DustytheDustbuster是由Blaxxun和ADSmart以及PlanetDirect共同設計完成的。Dusty僅僅知道手持真空吸塵器,它與潛在的客戶在Blaxxun的虛擬現實中進行交談。根據Blaxxun的調查了解,很多人非常喜歡Dusty,認為它很有創造性。

傳統型聊天機器人國外並未大規模應用

或許因為西方人更在乎面對面的溝通,因此像手機短信,網路聊天之類東方人很普遍的溝通形式並沒有受到特別的歡迎。西方出現了聊天機器人後,更多的普通網友也是將它視為"聰明的一休",主要是"答疑解惑",而不是"溝通與交流"——這一點,和國內小i的迅速成長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小i的成功在最開始,主要是依託她智慧,可愛的"超級聊天魅力"。比如美國線上(AOL)曾在兩三年前嘗試在其IM工具AIM上添加聊天機器人,使用戶可通過命令功能表查詢資訊,但並未大規模應用。而微軟在去年底曾為MSN增加了兩個聊天機器人:"encarta@botmetro.net"和"bbcbackstage@hotmail.com",前者為微軟大百科全書,後者則是BBC電視臺的節目播出表。我們可以看出,這裡的聊天機器人更多的功能是"提問與回答"。

比較有名的是英國科學家羅洛·卡潘特設計發明的線上聊天機器人"喬治",如今已經很有名氣的他甚至能說四十多種語言,並且還能同時和數百人一起聊天。"喬治"能夠在聊天時開玩笑、回答問題、表露感情,並和網民們進行關於愛情、生活和宇宙等各種話題的討論,以至於許多和它聊天的網民都會誤將它當成一個"真人",據悉喬治已經和全球200萬人聊過天。

客服型聊天機器人,西方服務型企業的新稻草

相比純粹的聊天,目前聊天機器人在西方能夠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商務企業發現其蘊涵的巨大市場價值。在西方,已經進入服務為核心的成熟商業社會,但由於人力成本的高昂,很多公司在需要公司內部管理和人力密集的客戶服務領域一直深感頭疼,不得不寄希望於通過技術手段去實現更好的服務。而聊天機器人能輕鬆實現一對多(幾乎是無限)的24小時全天候服務,並因為迅速發展的智慧化,能比較輕鬆的回答一般用戶所提出的問題,因此,開始受到了企業界的熱捧。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RTOS的定義

 RTOS的定義

  即時系統(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RTOS)的正確性不僅依賴系統計算的邏輯結果,還依賴於產生這個結果的時間。即時系統能夠在指定或者確定的時間內完成系統功能和外部或內部、同步或非同步時間做出回應的系統。因此即時系統應該在事先先定義的時間範圍內識別和處理離散事件的能力;系統能夠處理和儲存控制系統所需要的大量資料。

  為了便於理解,機場的售票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即時系統。

 

什麼是RTOS

  1.RTOS是一個內核 

  典型的單片機程式在程式指標重定後,首先進行堆疊、中斷、中斷向量、計時器、串列口等介面設置、初始化資料存儲區和顯示內容,然後就來到了一個監測、等待或空迴圈,在這個迴圈中,CPU可以監視外設、回應中斷或用戶輸入。 

  這段主程序可以看作是一個內核,內核負責系統的初始化和開放、調度其他任務,相當於C語言中的主函數。

  RTOS就是這樣的一個標準內核,包括了各種片上外設初始化和資料結構的格式化,不必、也不推薦用戶再對硬體設備和資源進行直接操作,所有的硬體設置和資源訪問都要通過RTOS核心。硬體這樣遮罩起來以後,用戶不必清楚硬體系統的每一個細節就可以進行開發,這樣就減少了開發前的學習量。 

  一般來說,對硬體的直接訪問越少,系統的可靠性越高。RTOS是一個經過測試的內核,與一般用戶自行編寫的主程序內核相比,更規範,效率和可靠性更高。對於一個精通單片機硬體系統和編程的"老手"而言,通過RTOS對系統進行管理可能不如直接訪問更直觀、自由度大,但是通過RTOS管理能夠排除人為疏忽因素,提高軟體可靠性。 

  另外,高效率地進行多工支持是RTOS設計從始至終的一條主線,採用RTOS管理系統可以統一協調各個任務,優化CPU時間和系統資源的分配,使之不空閒、不擁塞。針對某種具體應用,精細推敲的應用程式不採用RTOS可能比採用RTOS能達到更高的效率;但是對於大多數一般用戶和新手而言,採用RTOS是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尤其是在片上資源不斷增長、產品可靠性和進入市場時間更重要的今天。 

  2.RTOS是一個平臺 

  RTOS建立在單片機硬體系統之上,用戶的一切開發工作都進行於其上,因此它可以稱作是一個平臺。採用RTOS的用戶不必花大量時間學習硬體,和直接開發相比起點更高。 

  RTOS還是一個標準化的平臺,它定義了每個應用任務和內核的介面,也促進了應用程式的標準化。應用程式標準化後便於軟體的存檔、交流、修改和擴展,為嵌入式軟體發展的工程化創造了條件、減少開發管理工作量。嵌入式軟體標準化推廣到社會後,可以促進軟體發展的分工,減少重複勞動,近來出現的建立於RTOS上的檔和通信協定庫函數產品等就是實例。 

  RTOS對於開發單位和開發者個人來說也是一種提高。引入RTOS的開發單位,相當於引入了一套行業中廣泛採用的嵌入式系統應用程式開發標準,使開發管理更簡易、有效。基於RTOSC語言的開發,具有良好的可繼承性,在應用程式、處理器升級以及更換處理器類型時,現存的軟體大部分可以不經修改地移植過來。 

  對於開發人員來說,則相當於在程式設計中採用一種標準化的思維方式,提高知識創造的效率;同時因為具有類似的思路,可以更快地理解同行其他人員的創造成果

 

RTOS的特點

  一、時間約束性

  即時系統的任務具有一定的時間約束(截止時間)。根據截止時間,即時系統的即時性分為"硬實時""軟即時"。硬實時是指應用的時間需求能夠得到完全滿足,否則就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甚至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破壞,如在航空航太、軍事、核工業等一些關鍵領域中的應用。軟即時是指某些應用雖然提出時間需求,但即時任務偶爾違反這種需求對系統運行及環境不會造成嚴重影響,如監控系統等和資訊採集系統等。

  二、可預測性

  可預測性是指系統能夠對即時任務的執行時間進行判斷,確定是否能夠滿足任務的時限要求。由於即時系統對時間約束要求的嚴格性,使可預測性稱為即時系統的一項重要性能要求。除了要求硬體延遲的可預測性以外,還要求軟體系統的可預測性,包括應用程式的回應時間是可預測的,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必須的工作;以及作業系統的可預測性,即即時原語、調度函數等運行開銷應是有界的,以保證應用程式執行時間的有界性。

  三、可靠性

  大多數即時系統要求有較高的可靠性。在一些重要的即時應用中,任何不可靠因素和電腦的一個微小故障,或某些特定強即時任務(又叫關鍵任務)超過時限,都可能引起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為此,系統需要採用靜態分析和保留資源的方法及冗餘配置,使系統在最壞情況下都能正常工作或避免損失。可靠性已成為衡量即時系統性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標。

  四、與外部環境的交互作用性

  即時系統通常運行在一定的環境下,外部環境是即時系統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電腦子系統一般是控制系統,它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外部請求做出反應。外部物理環境往往是被控子系統,兩者互相作用構成完整的即時系統。大多數控制子系統必須連續運轉以保證子系統的正常工作或準備對任何異常行為採取行動。

  早期的即時系統功能簡單,包括單板機、單片機,以及簡單的嵌入式即時系統等,其調度過程相對簡單。隨著即時系統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系統複雜性不斷提高,即時系統具有以下新特點。

  1、多工類型

  在即時系統中,不但包括週期任務、偶發任務、非週期任務,還包括非即時任務。即時任務要求要滿足時限,而非即時任務要求要使其回應時間盡可能的短。多種類型任務的混合,使系統的可調度性分析更加困難。

  2、約束的複雜性

  任務的約束包括時間約束、資源約束、執行順序約束和性能約束。時間約束是任何即時系統都固有的約束。資源約束是指多個即時任務共用有限的資源時,必須按照一定的資源訪問控制協議進行同步,以避免鎖死和高優先順序任務被低優先順序任務堵塞的時間(即優先順序倒置時間)不可預測。執行順序約束是指各任務的啟動和執行必須滿足一定的時間和順序約束。例如,在分散式端到端(end-to-end)即時系統很重,同一任務的各子任務之間存在前驅/後驅約束關係,需要執行同步協定來管理子任務的啟動和控制子任務的執行,使它們滿足時間約束和系統可調度要求。性能約束是指必須滿足如可靠性、可用性、可預測性、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等性能指標。

  3、具有短暫超載的特點

  在即時系統中,即使一個功能設計合理、資源充足的系統也可能由於一下原因超載:

  1)系統元件出現老化,週邊設備錯誤或系統發生故障。隨著系統運行時間的增長,系統元件出現老化,系統部件可能發生故障,導致系統可用資源降低,不能滿足即時任務的時間約束要求。

  2)環境的動態變化。由於不能對未來的環境、系統狀態進行正確有效地預測,因此不能從整體角度上對任務進行調度,可能導致系統超載。

  3)應用規模的擴大。原先滿足即時任務時限要求的系統,隨著應用規模的增大,可能出現不能滿足任務時限要求的情況,而重新設計、重建系統在時間和經濟上又不允許。

 

RTOS系統的分類

  即時系統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強即時系統(Hard Real-Time):在航空航太、軍事、核工業等一些關鍵領域中,應用時間需求應能夠得到完全滿足,否則就造成如飛機失事等重大地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地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破壞。因此,在這類系統的設計和實現過程中,應採用各種分析、模擬及形式化驗證方法對系統進行嚴格的檢驗,以保證在各種情況下應用的時間需求和功能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弱即時系統(Soft Real-Time):某些應用雖然提出了時間需求,但即時任務偶爾違反這種需求對系統的運行以及環境不會造成嚴重影響,如視頻點播(Video-On-DemandVOD)系統、資訊採集與檢索系統就是典型的弱即時系統。在VOD系統中,系統只需保證絕大多數情況下視頻資料能夠及時傳輸給用戶即可,偶爾的資料傳輸延遲對用戶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也不會造成像飛機失事一樣嚴重的後果。

 

RTOS系統的調度

  為了精確管理"時間"資源,已達到即時性和與預測性要求,並能夠滿足是即時系統的新要求,需用即時調度理論對任務進行調度和可調度性分析。任務調度技術包括調度策略和可調度性分析方法,兩者是緊密結合的。任務調度技術研究的範圍包括任務使用系統資源(包括處理機、記憶體、I/O、網路等資源)的策略和機制,以及提供判斷系統性能是否可預測的方法和手段。例如,什麼時候調度任務運行、在哪運行(當系統為多處理機系統或分散式系統時)、運行多長時間等等;以及判斷分析用一定參數描述的即時任務能否被系統正確調度。

  給定一組即時任務和系統資源,確定每個任務何時何地執行的整個過程就是調度。在非即時系統中,調度的主要目的是縮短系統平均回應時間,提高系統資源利用率,或優化某一項指標;而即時系統中調度的目的則是要盡可能地保證每個任務滿足他們的時間約束,及時對外部請求做出回應。即時調度技術通常有多種劃分方法,常用以下兩種。

  搶佔式調度和非搶佔式調度

  1)搶佔式調度通常是優先順序驅動的調度。每個任務都有優先順序,任何時候具有最高優先順序且已啟動的任務先執行。一個正在執行的任務放棄處理器的條件為:自願放棄處理器(等待資源或執行完畢);有高優先順序任務啟動,該高優先順序任務將搶佔其執行。除了共用資源的臨界段之外,高優先順序任務一旦準備就緒,可在任何時候搶佔低優先順序任務的執行。搶佔式調度的優點是即時性好、反應快,調度演算法相對簡單,可優先保證高優先順序任務的時間約束,其缺點是上下文切換多。而非搶佔式調度是指不允許任務在執行期間被中斷,任務一旦佔用處理器就必須執行完畢或自願放棄。其優點是上下文切換少;缺點是在一般情況下,處理器有效資源利用率低,可調度性不好。

  靜態表驅動策略和優先順序驅動策略

  2)靜態表驅動策略(Static Table-Driven Scheduling)是一中離線調度策略,指在系統運行前根據各任務的時間約束及關聯關係,採用某種 搜索策略生成一張運行時刻表。這張運行時刻表與列車運行時刻表類似,指明了各任務的起始運行時刻及運行時間。運行時刻表一旦生成就不再發生變化了。在系統運行時,調度器只需根據這張時刻表啟動相應的任務即可。由於所有調度策略在離線情況下指定,因此調度器的功能被弱化,只具有分派器(Dispatcher)的功能。

  優先順序驅動策略指按照任務優先順序的高低確定任務的高低確定任務的執行順序。優先順序驅動策略又分為靜態優先順序調度策略。靜態優先順序調度是指任務的優先順序分配好之後,在任務的運行過程中,優先順序不會發生改變。靜態優先順序調度又稱為固態優先順序調度。動態優先順序調度是指任務的優先順序可以隨著時間或系統狀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RTOS產生並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

  單片機處理器能力的提高和應用程式功能的複雜化、精確化,迫使應用程式劃分為多個重要性不同的任務,在各任務間優化地分配CPU時間和系統資源,同時還要保證即時性。靠用戶自己編寫一個實現上述功能的內核一般是不現實的,而這種需求又是普遍的。在這種形勢之下,由專業人員編寫的、滿足大多數用戶需要的高性能RTOS內核就是一種必然結果了。 

  對程式即時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也是RTOS發展的一個原因。此外,單片機系統軟體發展日趨工程化,產品進入市場時間不斷縮短,也迫使管理人員尋找一種有利於程式繼承性、標準化、多人並行開發的管理方式。從長遠的意義上來講,RTOS的推廣能夠帶來嵌入式軟體工業更有效、更專業化的分工,減少社會重複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

各種 RTOS 優劣 ?



uLinux
eCos
uC/OS
ucleus
track51  (for 8051 only )


來介紹選擇何種 RTOS 來切入。

我是個撰寫 Firmware 的工程師,已經有了一些開發經驗。以前每
次開發一個系統,程式大都是重頭打造,所以沒機會也不太敢使用,
目前正在蓬勃發展中 RTOS。

不知道各位可否從 RTOS 的優劣出發,來看我們應該選擇何種 RTOS 來學習。

其實每種 RTOS 的基本機制大都相同,但是在內容與支援上,可是不太一樣的。

我想目前個人涉獵的部份是很少的,這裡談談自己看過相關資訊的感覺,請各
個指正並予以一些指導。

linux 相關的 RTOS 如 embedded linux,在支援與資源上是較豐富的。但由於
它是 linux 縮減而得的,而 linux 在開發上是高檔的 PC 上 (當然這是相對
於 8051-base 的系統)。所以這類 RTOS 在硬體的要求上是較高的。

至於 eCos 的硬體要求比 embedded linux 低,但支援上也 embedded linux 少。

而 uC/OS 的硬體要求最低,但支援上也最少,自己須要寫較多的程式。






ucleus及時作業系統
(Nucleus RTOS)
是Mentor Graphics旗下Accelerated Technology公司所推出的嵌入式作業系統。Nucleus的好處是程式師不用再撰寫板支持套裝軟體(BSP)。目前 Nucleus RTOS已支持 USB OTG。

>> USB Function and On-The-Go (OTG) stacks
>>Multimedia transfer(MTP  PictBridge
   PictBridge是由照相機影像機器工業會 (CIPA)提出的直接列印工業標準。該標準允許數字圖像可以從數位相機直接通過印表機列印,而不需要把數位相機連接到計算機上。標準的正式名稱是「相機與影像產品協會標準DC-001 — 2003 影像設配的數字方案」。
>> PCI  PCI-X

外設互聯標準(或稱個人電腦介面,Personal Computer Interface),實際應用中簡稱為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一種連接電子計算機主板外部設備匯流排標準。一般PCI設備可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 直接布放在主板上的集成電路,在 PCI 規範中稱作「平面設備」(planar device);或者
  • 安裝在插槽上的擴展卡

PCI 匯流排常見於現代的個人計算機中,並已取代了ISAVESA 局部匯流排,成為了標準擴展匯流排。PCI 匯流排亦常見於其他電子計算機類型中。PCI匯流排最終將被PCI Express和其他更先進的技術取代,這些技術現在已經被用於最新款的電子計算機中。

PCI 規範規定了該匯流排的物理尺寸(包括線寬)、電力特性、匯流排時序和協議。該規範可從美國PCI-SIG協會購得。



>>CAN  CANopen
    控制器區域網路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簡稱 CAN  CANbus)是一種通訊協定,其特點是允許網路上的設備直接互相通訊,網路上不需要主機(Host)控制通訊。
       

CANopen是一種架構在控制器區域網路(Controllor Area Network, CAN)上的高層通訊協定,包括通訊子協定及設備子協定常在嵌入式系統中使用,也是工業控制常用到的一種現場總線

CANopen 實作了OSI模型中的網路層以上(包括網路層)的協定。CANopen 標準包括定址方案、數個小的通訊子協定及由設備子協定所定義的應用層。 CANopen 支援網路管理、設備監控及節點間的通訊,其中包括一個簡易的傳輸層,可處理資料的分段傳送及其組合。一般而言資料鏈結層實體層會用CAN來實作。除了 CANopen 外,也有其他的通訊協定(如EtherCAT)實作 CANopen 的設備子協定。

基本的 CANopen 設備及通訊子協定定義在 CAN in Automation (CiA) draft standard 301.[1]。針對個別設備的子協定以 CiA 301 為基礎再進行擴充。如針對 I/O 模組的 CiA401[2]及針對運動控制的 CiA402[3]





TN_LCD (Twisted Nematic Loquid Crystal Display ) 相關的 規格說明

TN_LCD (Twisted Nematic Loquid Crystal Display )
相關的 規格說明
外關尺寸:(OUTline Dimension )(TOP/BOttom)
    size unit (mm)
玻璃厚度:(Glass Thickness)
   size unit  mm
視角方向:(Viewing Direction )
   6 ' clock  ; 12 ' clock ; 3' clock ; 9' clock  ; other
驅動方式:(Drive Method)
  Duty (1/4)
  Bias (1/3)
  Vop (工作電壓 ) 2.7V
 
工作溫度:(Operating  Temperature ) :  0C  .. 50C
儲存溫度:(Storage Temperature ): -10C .. 60C
顯視模式:(Display Mode):
   正透射(positive Transmissive)
   正反射(positive Refkuctive )
   正半透射(positive transflective)
   負透射(negative transimissive )
   負反射(negative Reflictive)
   負半透射(negative teransfkective)
封口方向:(Sealing Direction):
  top ; buttom ; left ; right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MWC五大要點趨勢,(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

一年一度的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已經於上週(2月15~18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圓滿落幕,根據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的現場觀察,Apple與軟體在該場會議上扮演主導角色,但手機平台的百家爭鳴恐怕會是產業界即將面臨的一個問題。

在另一方面,分析師發現手機晶片與系統業務仍然生氣勃勃,但平均銷售價格持續下滑;此外雖然有關手機資料傳輸量塞爆通訊服務業者網路的報導時常可見,目前卻沒有任何一家業者打算加碼資本支出。以下是Barclay's Capital所列出的MWC五大要點趨勢詳情:

Apple與軟體扮演主導角色

「軟 體是手機差異化的關鍵,而Apple仍然扮演產業標竿;」Barclay's Capital通訊設備產業分析師Jeff Kvaal表示:「硬體的重要性已經不如以往,在展場上越來越難看到令人驚艷的新機種。」此外他並指出,Windows Mobile 7的發表是今年MWC最值得一提的事件。

Kvaal表示,Windows Mobile 7借用了Microsoft的Zune系列MP3播放機之構想,看來頗引人注目也具戰略考量意味,但各家手機供應商的回應卻並不完全正面,主要是因為該平台並不是像Android那樣免費,也不允許客製化。

說到手機軟體平台,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Forward Concepts預測目前在智慧手機軟體市場佔有率僅3.4的Google Android,2014將囊括兩成市場;而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其他的開放性平台競爭者:在MWC開幕前,Symbian發表首款開放源碼版本平台;在大會期間,Intel與Nokia則宣佈他們將把Moblin與Maemo Linux環境整合在一起。

在Apple方面,該公司打算藉由在今年夏天推出採用升級版手機軟體的iPhone新機型,來維持其領導地位。「我認為Apple將讓大家耳目一新,因為該公司已經厭倦於所有手機廠商都模仿其機型;」Barclay's另一位分析師Ben Reitzes表示。

手機平台百家爭鳴

在各家手機紛紛採用不同處理器、螢幕尺寸的情況下,Kvaal表示:「我擔心Android甚至是Microsoft平台都將出現百家爭鳴的情形;如果試著在Android上看Facebook,你會發現會需要50個不同版本的同一種軟體。」

「很多手機廠商都擔心Android平台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這意味著應用軟體在所有不同的機型上互不相容;」Kvaal指出,此外由於Android相對上會給主處理器帶來較重負擔,也讓手機廠商們擔心無法將該平台推向中、低階智慧手機市場。

至於Apple,包括Kvaal在內的許多分析師對其前景樂觀的原因,則是該公司在軟體與硬體方面都有掌控權。

手機晶片平均銷售價格下滑

Barclay's半導體產業分析師Tim Luke曾預期,手機晶片的平均銷售價格將在接下來的18個月持續下滑,其主要原因是寬頻CDMA市場已經趨向成熟,而產業往LTE網路的轉移效應,在2011年底以前應不會發酵。

儘管晶片銷售價格下滑,市場需求仍然強勁;例如Broadcom就對取得來自Nokia與Samsung的大單頗具信心。Luke表示:「有不少中小型手機晶片供應商都表示,他們發現台積電(TSMC)的代工產能持續吃緊,許多訂單交貨期都已經從第二季推遲到第三季。」

網路設備大降價

中 國兩大網路設備業者華為(Hua Wei)與中興(ZTE)今年聯袂出席MWC,根據網路服務業者的說法,這兩家公司在今年將系統售價降低了五成。「有部分歐洲服務業者正打算汰換設備,以 他們的資本支出水準來看,這樣的價格應該差不多。」另一位Barclay's分析師Patrick表示。

網路塞車不是個大問題

不過Patrick強調,網路設備廠商在短期之內,恐怕也無法看到服務業者提升資本支出預算;雖然不少報告都顯示,手機資料傳輸量已經讓AT&T、O2等業者的網路塞爆,但對大多數的其他業者來說,資料量的增加並不是一個大問題、都可應付得來。

無論如何,手機資料流量確實正大幅增加;Patrick指出,為了因應此狀況,網路服務業者應該會將採購重點放在通訊骨幹網路設備或是小型基地台(femtocell),並不會提升整體資本支出規模。

(參考原文: Analysts: Five observations on mobile from MWC,by Rick Merritt)

TI擴展全新Stellaris MCU系列

德州儀器(TI)宣佈擴展其以Stellaris ARM Cortex-M3為基礎的微處理器(MCU)系列,並同時大幅降低價格,進而為開發人員提供更高彈性以滿足嵌入式設計需求。

29 款全新Stellaris MCU包括針對動作控制(motion control)應用的獨特IP、智慧型類比功能及廣泛的進階連結技術選項等,可為產業應用提供各種價格/效能的解決方案。此外,該系列產品還可提供更高 範圍的記憶體接腳相容及最新精巧型封裝,可顯著節省空間與成本。

由於Stellaris MCU卓越的整合度可大幅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因而可使Stellaris系列的價格平均下降13%。TI多元的StellarisWare軟體可為每款元件提供支援,進而可加速能源、安全及連結技術市場領域的應用開發。

Stellaris ARM Cortex-M3 MCU擴大系列的功能與優勢:接腳相容的高彈性可充分滿足記憶體儲存量及擴展連結技術的需求;8款LM3S1000系列MCU可提供高接腳數及通用即時處 理功能;5款M3S3000系列MCU可提供USB元件、USB主機╱元件及OTG支援;14款LM3S5000系列MCU可提供USB元件、USB主機 ╱元件與USB OTG支援,並可提供Bosch 2.0 A/B CAN支援;2款LM3S9000系列MCU支援10/100乙太網路MAC+PHY、USB OTG及Bosch 2.0 A/B CAN。

此 外,該系列ROM中的StellarisWare軟體可保存快閃記憶體、節省時間並簡化開發;高達80MHz的時脈速度;具有單週期快閃記憶體與高達 50MHz SRAM存取的最佳化記憶體效能;動作控制(motion control)選項包括QEI、PWM及直接運動控制故障訊號;LM3Sxxx系列採用最新精巧型48接腳QFN封裝,可滿足小型嵌入式應用的需求。

TI 提供廣泛的ARM解決方案,其中包括Stellaris ARM Cortex-M3 MCU、Sitara Cortex-A8與ARM9 MPU以及OMAP應用處理器,不僅可協助客戶提高效能、充分利用多種週邊,並降低系統成本,同時還可為功能差異化及未來的高彈性預留充足的空間。

29款全新Stellaris MCU現已開始限量提供樣品,預計將於2009年12月大量提供樣片,並於2010年第一季投入量產。根據標準的交貨週期準則,採用最新48接腳QFN小型封裝的Stellaris LM3Sxxx系列MCU即將開始供貨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競爭加劇

得益於越來越多的整合元件製造商(IDM)逐漸採取輕晶圓廠(fab-lite)或無晶圓廠的晶圓製造策略,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業務也處於穩步成長階段。

對於許多IDM而言,轉型已成為攸關生存的重要關鍵。隨著製程技術不斷往更小的幾何尺寸推移,晶圓廠、製程技術研發與設備成本變得越來越無法控制,許多IDM廠已經無力負擔沈重的製程投資,與晶圓代工廠策略聯盟,共同計劃下一代產品所需的技術,是現階段最主流的業務模式。

目 前,僅有一些廠商還有能力獨自建造或裝置新晶圓廠;間或也還有幾家廠商正討論著過渡至450nm晶圓尺寸的新一代製程。但產業情況已然改變,現在的環境與 2年以前早已截然不同了。自去年的金融海嘯以來,業界早已不再熱衷於先進製程設備的投資競賽了,尋求結盟、合作,尋找可獲利的新市場,才是當務之急。

儘 管IDM朝輕晶圓廠轉移已是大勢所趨,但在過去這紛亂一年間,為了盡力獲得業務、鞏固客戶,所有的代工業者仍然對主要客戶採取出動出擊的策略。不過,過去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經濟衰退的衝擊,代工業者們本身的處境也更為雪上加霜。在過去一年內,這個產業歷經了整併、業務分割、裁員、製程延誤與管理變革,以及 IP侵權等變化。這些代工產業中發生的重大改變,使得客戶們必須密切注意代工廠的變化,才能使業務順利進行。

2009年代工 產業中最重要新聞莫過於:美商超微(AMD)公司分割出其晶圓業務,另行成立了GlobalFoundries公司,以及其後由 GlobalFoundries主要投資者阿布達比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ATIC)以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公司。

GlobalFoundries 自AMD獨立而出的消息震撼了業界,但旋即而來的疑問是:它將如何在代工市場打出一片天?儘管這家公司標榜著承襲自AMD而來的既有微處理器製程,以及 SOI等高階製程技術,並以此為主要訴求,但在競爭極端激烈的代工市場,GlobalFoundries的競爭力仍有待市場檢驗。

很 快地,ATIC便證實了收購特許半導體的消息。這項收購計劃打算將特許半導體的資源整合於GlobalFoundries,主要目標是搶佔部份由台積電 (TSMC)所佔據的市場主導地位。但事實上,它可能無法像紙上談兵般能夠輕易地實現。最主要的原因在於GlobalFoundries一開始就是以瞄準 最先進製程為主要目標。從傳統的製程技術推進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大優勢;但面對實際的經濟環境、產業景氣和市場需求等客觀因素 時,GlobalFoundries或許必須尋求更能獲利的途徑。

圖說:全球晶圓代工銷售量預估將在2010~2013年出現強勁成長態勢。
圖說:全球晶圓代工銷售量預估將在2010~2013年出現強勁成長態勢。

根 據最近的一項報導,還有另一件令人難以捉摸的新聞: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仍計劃每年加碼其晶圓代工產量,直到能與台積電抗衡為止。時間將能夠證明三星電子的代工賭注能否得以實現。不過,截至目前為止, 該公司的策略並未獲得太多的吸引力。

在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也發生了不小的波動。台積電從2009年起看來 也有點招架不住了,特別是在推出40nm製程技術後遭逢良率問題的挑戰。該公司承諾將會在2010年初提出解決方案。去年六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披戰 袍,回鍋接掌台積電執行長一職,似乎正說明由於製程問題的浮現,讓台積電看到了在管理方面必須進行一場變革。

同時,台積電的 競爭對手們,包括特許、IBM、三星、東芝(Toshiba)與聯電(UMC)等公司,都正致力於使其45/40nm製程技術步入正軌,並開始出貨晶圓。 要從現行的90nm或65nm製程邁入40nm技術節點並不容易,從製程技術的角度來看,它甚至還比邁入下一代的32/28nm製程節點更為困難。

不過,台積電在2009年確實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勝利。它在與中芯國際(SMIC)長期且激烈的IP侵權訴訟中,終於獲得勝訴。中芯同意付出2億美元的賠償金給台積電,同時台積電也取得中芯國際的部份股權。此事件餘波盪漾,讓中芯國際CEO張汝京為此丟了飯碗。

在中國方面,中國代工市場排行榜上的幾大廠商正開始出現整併的訊號,如上海華虹NEC (HHNEC)公司與宏力半導體(GSMC)。

隨著電子產品的整合與多功能等應用趨勢,代工廠正著眼於類比/ 混合訊號與RF元件,以作為下一代的成長引擎。儘管目前邏輯元件市場版塊仍然非常巨大,但僅有少數幾家廠商能夠順利地持續以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步伐前進。放眼未來,代工廠可能會更加關注主流邏輯元件以外的市場區塊,但下一次可能產生巨大變化的時機,應該會是在渡過這次風暴,站穩腳步之 後。

作者:馬立得、江城

經濟部新通過25項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經濟部近日召開「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 畫(SBIR)」第145次指導會議,審議通過頎佳科技、國晟科技、文鼎科技開發、全新生醫、三香科技、永仕誠鋁業、楚益實業/展邑科技/順晉實業、成大 智財科技、達諾光電、安諾電子、指旺科技、巨佑自動化科技、大展精密、誠豐科技、威控自動化機械、白金科技、鉅侖科技、魯米科技、傳閔工程、威許資訊、石 頭資訊、前線媒體、先寧電子科技、啟發電子、松鶴運動器材等25項中小企業所提創新研發計畫。

以上審議通過的計畫中較具代表性者,包括:達諾光電所提「新型長效奈米複合抗菌材料之大尺寸表面電容式觸控顯示器開發」計畫,擬運用長效奈米複合抗菌材料及薄膜製程,研發大尺寸電容式觸控面板、相關製程及控制電路技術,以取代一般常用之奈米材料塗層、奈米金屬材料與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等抗菌產品,計畫內容具有創新性,對於公共用途之大尺寸觸控面板應用亦具有市場性。

全 新生醫所提「移轉型人工造口矽膠貼片技術開發計畫」,擬突破目前造口貼片之功能及限制應用領域侷限,利用打孔所造成特強孔道可加速排液吸收等具矽膠黏著剝 離及具保護性覆蓋敷材特性,開發人工造口矽膠貼片,除可解決以往無法克服的障礙,更可降低醫護臨床與長期照護單位於造口貼片之應用成本,使人工造口患者於 生活上更為舒適。

文鼎科技開發所提「新世代手機暨嵌入式系統高品質字型研發與跨平台系統整合計畫」,擬將高階手機使用之 Mobile Font 及 Layout Engine 技術應用於低階之設備及手機,並帶動品牌商及 ODM 等設備製造產業上下游整合,有效提升高品質字型的美觀及可讀性,在字型優化與引擎效能提升技術上具競爭優勢及創新性,並規劃於計劃執行後與其他世界國家當 地本土手機產業進行整合交流,以提高台灣廠商在國際間之知名度及競爭性。

經濟部技術處指出,第145次指導會議審議通過的計畫同時帶動受補助中小企業廠商投入研發經費逾新台幣6,000萬元,並誘發中小企業投入更多研發人力,預期將可促進研發人才的培育及研發能力的累積。

眺望2010:為隨時到來的成長做好準備!

2009是殘酷的一年,但科技業的危機處理能力堪稱可圈可點。事實上,如果2010年的科技產業市況能夠較過去一年來得好,其原因可能不僅僅是經濟日趨活絡以及設備採購反彈增長那樣簡單。

信貸危機之 後,科技業的管理階層們作出了一些可能對整個電子產業在未來數月甚至更久時間內帶來深遠影響的艱難決定。一些無法獲利的公司,或是大企業中不再盈利的業務 部門被迫關閉或破產重組。一些看似絕無可能的聯盟也未必沒有可能實現。即使是AMD和英特爾,在經過長達 10年的鬥爭後,雙方關係最近也日趨緩和。

面對伴隨金融危機而來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業界紛紛削減資本支出、裁員、裁撤高層職位;但另一方面卻也不斷制定新的研發、新產品開發和招募僱員等計畫。

在2010年,科技業仍須保持警覺,業者們必須更主動地制訂策略,因為這些策略都關乎到在新的一年中可贏得財富或造成損失。

經濟危機重塑科技產業策略

隨著2010年的到來,許多舊時的策略與思維都已過時了。電子產業的管理階層們花費更多時間閱讀的經濟要聞,以便能更明確地瞭解在未來數月內該產業的走向。任何的誤判,都可能導致錯失銷售機會,或讓倉庫堆滿庫存。

早 在2009年初,科技業便已學習到它無法全然掌控制己的命運。動盪的金融和房地產市場──這些與電子產品沒有直接關係的產業──粉碎了許多人所認定的電子 業合理成長假設。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一年來,半導體的需求下降了約40%。隨著消費者和IT設備買主們撙節支出,電子產品製造商的產能閒置率高達 60%,導致業者們大規模裁減工作,以減少營運損失。

經濟將持續成為2010年的焦點。在大多數的營運預算,包括資本支出、研發投資、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中,都將有一部份作為瞄準新興市場商機和關注經濟情勢變化之用。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之前陷於低沉的電子業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自己造成的。積體電路產業的擴展和縮減週期大約是每3~4年,在這段期間內,整個產業都在庫存不足和生產過剩之間不斷波動。然而,晶片業的負責人在進行策略規劃時,卻沒有用更長遠的眼光加以考量。

有時,他們誤解了產業訊號,導致計劃過於保守或激進,而他們的公司則為這些錯誤的判斷付出了代價。科技業高層們很難將之歸咎於最新一波的衰退。回顧 2009年,庫存和產能都維持在合理水準,許多人也認為營運成本是在最佳水準。

不過,大衰退確實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整個產業的需求突然消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紛紛抽出資金或限制信貸額度,這讓飽受金融機構驚嚇的企業們難以再採購電子產品。全球經濟環境的劇變對科技產業的影響逐步擴大,在整個電子供應鏈中,也正左右著業者的業務策略規劃。

情 況可能更糟。"就業數據已成為激勵經濟情況好轉的主因,"Moody's Economy.com(美國賓州)的經濟學家Augustine Fauchery說。"若缺乏政府支援,失業情況將更為嚴重。然而,目前仍存在著一個政治問題:儘管經濟擴張,但失業情況仍然存在。"

失業的嚴重性已超越了'政治'問題。但2010年上半年,在確認經濟好轉是真實的和可持續的以前,企業們仍然不大願意僱用員工。

決定何展開行動、重新招募新員工,是一個微妙的權衡過程。花費太多時間緊盯著全球經濟大勢,你很有可能因此錯過成長機會。同樣,花費過久時間等待需求復甦,你可能會在景氣回春時措手不及,並因而輸給早已經準備好的競爭對手。

圖說:經過連續幾季來的成本撙減與產品開發策略調整,科技產業正準備迎向成長。
圖說:經過連續幾季來的成本撙減與產品開發策略調整,科技產業正準備迎向成長。

作者:區博樂

大衰退後的歐洲、日本半導體產業觀察

歐洲與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金融海嘯過後,一場大衰退不僅打亂了全球經濟秩序,也改變了半導體產業的既有板塊。支撐著歐洲和日本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廠商們各自遭遇了不同的打擊,無論致力於企業瘦身或整併以壯大實力,未來大型半導體廠商們都面對著愈來愈艱難的道路。

長久以來,歐洲已經習慣有三家晶片公司名列全球前10大晶片供應商名單: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以及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但從2008到2009年,這些領先的半導體業者陸續展開了重大組織調整和裁員等動作。

說明白些,2009年稍早,歐洲經歷了比其他地區更加嚴重的晶片銷售劇變。2009年的前9個月,歐洲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量比2008年的前三季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當然,今天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必須是全球化的。雖然家用消費性市場非常值得期待,但恩智浦卻面臨著沈重的債務負擔。

過去一年來,NXP的CEO Rick Clemmer一直在減少並重新安排NXP的債務支付方法,包括變賣不想要的業務單位,如將電視半導體業務售予Trident Microsystems,獲得約60%的股權。NXP努力瘦身以及專注於高性能混合訊號領域的策略,正在改善其經營狀況,但這些舉動卻也引發了有關這家晶片製造商的未來,以及該公司高層的長期目標等問題。

至於奇夢達──這家英飛凌持有的DRAM製造商,則已經看不到未來了。過去一整年,該公司的管理階層一直試圖出售,但事實上,去年該公司一直在世界各地拋售資產。歐洲在DRAM業務領域已經出局。

這 使得意法半導體成為歐洲半導體的旗手。但是,ST的規模也已經縮小了,這主要是由於該公司在2009年2月將手機晶片業務分拆到了另一家合資公司ST- Ericsson。而在更早之前的2008年,ST和英特爾(Intel)也各自將快閃記憶體業務獨立而出,成立了合資公司恆憶半導體(Numonyx BV)。

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勢力很可能縮減,但前景依然樂觀。希望主要來自於ARM和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等智財權公司,以及歐洲各地的新創業者和無晶圓晶片設計公司。

經濟風暴撼動日本電子業

日本企業的改造之聲並非始於2009年,想當然,它也不會在這一年落幕。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電子廠商間的大規模變化卻從各種不同方面發展到了頂點,導致了一些在過去絕料想不到的變動。

全球經濟衰退和晶片產業的不景氣,使得日本業界感受到的經濟壓力日趨沈重,也迫使日本廠商發生巨大變化。許多人被迫採取違背日本傳統電子產業核心價值觀──所有產業環節均緊密結合──的舉動,包括大規模購併和裁員在內。

然而,這些舉動的幫助不大,日本電子巨擘對於這場衰退仍然措手不及。截至2008年11月,當時仍普遍預期3月底的會計年度是可獲利的。然而,到了2月份,日本9家領先電子製造商之中,已經有7家體認到他們必須發佈損失的訊息,最終,這些業者的損失總額高達200億美元。

在 2008年底和2009年初,NEC、松下(Panasonic)和Sony公司分別宣佈了大規模裁員消息,總計裁撤的工作數量超過50,000個。此次 裁員還包括全職僱員在內,這在日本是難以想像的舉動。除此之外,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瑞薩科技(Renesas Technology)、三洋電機(Sanyo Electric)和東芝(Toshiba)也宣佈了小規模裁員。

富士通、NEC、瑞薩和東芝也宣布暫時停產,並關閉舊的半導體工廠。而日立、NEC和瑞薩則更換了其執行長,有時,這些變化不免散發出一些絕望的意味。

然 而,擬議合併的NEC和瑞薩,則可望對日本半導體產業帶來較顯著的長期影響(瑞薩在2003年由日立和三菱的半導體部門合併而成)。NEC和瑞薩的合併協 議預計在2010年4月完成,屆時可望催生出一個全球第三或第四大的晶片製造商。(據iSuppli初步預估,合併後的公司若依晶片營收計算,則二家公司 共超過100億美元,在2009年排名第四)

合併後的瑞薩-NEC公司將稱為瑞薩電子公司(Renesas Electronics Corp.,),預計這家新公司將在微控制器市場佔主導地位。據 Databeans統計,2008年,瑞薩科技和NEC分別是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微控制器供應商,市佔率近30%。

但一些業界人士則認為,合併後的公司將面臨巨大的整合問題。批評者指出,合併後的公司將有顯著的產品重疊,而且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在分配新晶圓廠和生產產品方面。

松下花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通過了其在2008年宣佈的擬議收購三洋的法規限制。稍早之前,松下決定以約44億美元收購三洋股權,這項交易將造就最大的消費電子廠商。

令Apple迷大失所望的iPad…

在開始大鳴大放之前,首先我得承認我是Apple迷,要是沒有Macbook我無法工作,而我認為iPhone是有史以來最酷的手機…但在Steve Jobs,那個用簡潔設計美學將Apple品牌重新推向顛峰的人,在產品發表會場上拿出iPad來的時候,我也是心裡浮現:「就醬?」的觀眾之一。

顯然這是過去數年來最糟糕的秘密,雖然已經有很多業界人士與分析師都預測那是一款平板電腦,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觀眾心理的冷漠回應,主要原因是發現iPad實在看起來「不創新」。而Apple過去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能將現有產品設計得時尚,又添加其他競爭廠商沒有的功能,他們向來都擅長於此。

舉 第一代iPod為例,在該產品問世前,市場上早就有眾多MP3播放器,但iPod以其簡潔精巧設計、易用介面,以及能輕鬆選歌的旋鈕(click wheel),贏得市場上廣大迴響。但看到iPad,我實在同意一個分析師說的:「那是打了類固醇的iPod Touch。」

也許我就是不明白,iPad到底有哪一點值得讓我把它加入「i系列」收藏清單中;那不就是放大版的iPod Touch嗎?它是想取代我的Kindle、iPod Touch還有PC?難道我買它的理由,只剩下它是Apple製造,而且看起來很薄很漂亮?

從499美元起價,最貴要近千美元,這台平板電腦要如何說服我去跟老闆要求請假,花上一整天時間在Apple商店前面排隊?如果說Apple到底有什麼失敗之處,就是嘗試進入一個消費者尚未完全接受的、未經證實的市場。

而 且各位,問題就在這裡,有誰真的想要過一台平板電腦?這種產品從沒有風靡過,對那些愛在朋友面前炫耀新電子玩具的科技迷來說,它根本沒用;平板電腦不具備 PC或筆記型電腦的功能,雖然是可攜式、沒有電線,但卻放不進你的口袋,所以我不認為會有人願意帶著它用耳機聽MP3,或是接聽電話。

或者是拿它來看電影?若是想躺在床上或在飛機上用平板電腦看電影,你得用拿報紙那樣的方式來拿,那還不如透過房間裡的平面電視看,感覺輕鬆得多。我認識一個曾經擁有過平板電腦的傢伙,不過他不怎麼愛,而且試了兩次想把它賣給我。

顯然Apple還是把iPad塑造成市場上的領導產品,但是那個市場還找不到定位;也許該公司想利用其品牌影響力說服消費者買iPad,然後進一步掌控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但可悲的是,這些都是Apple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

我已經準備把iPad跟Apple Pippin、Macintosh Lisa II兩款失敗產品,列為Apple的污點之一;還有Apple TV也是候選,但看來Apple還沒打算放棄。

我喜歡iPad的十個理由

當我們所抱的期望越大,失望往往也越大;這種感覺常在耶誕節的早上發生,或是超人氣總統就任的第一年,而現在則是iPad。

Apple對新產品總是保密到最後一刻的策略可能得負擔部份責任──因為那些自命專家的人們在大預測遊戲過後,總是會難掩失望情緒。確實,當iPad終於現身,會讓人有種「那又怎樣?」的反應,但它真的有那麼令人失望嗎?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款平板形狀的全功能(all-in-one) PC,那也許它是…但筆者認為,iPad有十個成就其價值的理由

1. Apple再一次用個性改變遊戲規則。Apple並沒有把iPad設計成全功能平板電腦,該公司首次進軍此一產品領域是胸懷大志的。拿iPad與其他電子書閱讀器如 Kindle比較也沒有意義;沒錯,它擁有部份Kindle的功能,但它超越了電子書閱讀器平台,在未來推出的版本中還有可能更往上進化。同樣重要的 是,iPad身上的商標已經創造過兩個提供豐富多媒體內容的成功產品──千萬別小看這個催生iPod與iPhone的蘋果商標之能耐!

2. 用更快的(1GHz)處理器速度進一步延伸了觸控介面對網路、影像瀏覽的易用性。在2007年,當iPod創下音樂播放器銷售量紀錄時,Apple行銷副總裁表示,他們的成功之道在於人們對音樂是有情感聯繫的,而iPod的易用性讓這種聯繫得以保存;iPad則將這種使用體驗進一步發揚光大。

3. 無所不包的各種應用程式。或 許可以稱之為「能用來打電話的手持式電腦」的iPhone,透過讓使用者以觸控介面無縫切換各種應用程式,支援了許多「情感性的聯繫」;目前iPhone 已經有超過14萬種的支援應用程式,那些程式大部分也可透過iPad下載。未來iPad也將推出軟體開發環境,讓更多軟體業者為該平台開發新程式。

4. 擴展了Apple可攜式運算平台版圖。iPad是一款在螢幕尺寸上與Kindle DX等電子書閱讀器相較毫不遜色,但功能卻豐富得多的裝置;根據Apple官方資料,它配備IPS技術1,024×168解析度、132ppi的LCD螢幕,無論何種閱讀環境都可提供清晰畫面、亮麗色彩與高對比度。

5. 給你需要的功能。iPad有一個外接的充電座附完整尺寸鍵盤,能透過USB介面充電並與其他週邊裝置連結,例如照相機套件,而這正是在消費者喜好與靈活性/空間上取得折衷的方案;因為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會想透過iPad拍照片,因此該裝置若內建攝影機就較令人質疑。

6. 那不只是一個新產品,而是一個承諾的延續。一 個部落客在Steve Jobs發表iPad後發表評論指出:「超過7,500萬人已經知道怎麼使用iPad,因為他們已經擁有iPhone或iPod Touch;而該產品已經有超過1.25億準備好信用卡的潛在客戶,這些人都可能在iTunes、App Store以及新的iBook等線上商店消費。我們都在這個規模裡,都已經準備好迎接iPad。」

7. 技術勝過了炒作。一個部落客(brightsideofnews.com)說,iPad的1GHz A4處理器是一款整合ARM Cortex-A9 MPCore與記憶體控制器的SoC,在速度與散熱效能上取得了最佳平衡點。

8. 支援多國語言。根據Apple官方資料,iPad支援英、法、德、日、荷、義、比、西、簡中、俄等數國語言,鍵盤亦然。

9. 支援多用途。iPad被定位為多媒體裝置,也是大尺寸出版品例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的電子書出平台,甚至可應用於製造業,或是在飛機上進行簡報。Apple並可能因此掌握廣大群眾的使用習慣,以及應用程式市場…所以小心了,微軟。

10. EETimes編輯被拒於Apple發表會門外。逆向心理奏效,筆者雖然沒辦法參與iPad的誕生,但打從心裡認為喜愛iPhone與其高科技應用程式的工程師朋友們,也會認為iPad確實是技術上的一項成就。

(參考原文:10 reasons why I like the iPad,by Nicolas Mokhoff)

碳IC時代不遠? 美科學家製作出4吋石墨烯晶圓片

下一代的半導體元件可能是利用而非材料,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已成功製造出可生產純碳半導體元件的4吋(100mm)石墨烯(graphene)晶圓片

賓州大學光電材料中心(Electro-Optics Center Materials,EOC)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所開發的製程能生產出速度比矽晶片快100~1,000倍的石墨烯晶片,此外也能用以製造敏感度更高的感測器、電子元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與氫(hydrogen)儲存設備。

石墨烯是碳的結晶型,會自組裝(self-assembles)為適合製作電子元件的二維六角陣列(hexagonal arrays);但可惜的是,若利用傳統的沉積技術將碳長成1吋以上的薄片(sheet)時,該種材料又會變質成不規則的石墨烯結構。

而 賓州大學EOC的研究人員David Snyder與Randy Cavalero則表示,他們用一種稱為矽昇華(silicon sublimation)的方法解決了以上問題;這種方法是以加熱的方式,將碳化矽(silicon carbide)晶圓片上的矽去除,留下純石墨烯。

4吋石墨烯晶圓片
4吋石墨烯晶圓可包含約7萬5,000顆元件以及測試結構;右上方的小圖是每顆晶片的放大

該研究團隊的技術利用了氣相傳導爐(vapor transport furnace),激化矽從晶圓片的表面遷移,留下1~2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薄膜;雖然過去也有人嚐試過以矽昇華方法來製造石墨烯,但EOC是第一個利用該製程生產出4吋晶圓片的團隊。

贊 助上述研究的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Naval Surface Warfare Center),正與EOC研究人員合作開發超高頻RF電晶體;EOC材料科學家Joshua Robinson已經利用石墨烯製作出該元件的初期原型,接下來研究團隊的目標是製造速度比矽電晶體快一百倍的石墨烯電晶體。

EOC還有另一個研究團隊則正試圖改善非昇華技術,以製作出8吋石墨烯晶圓片,也就是目前大多數矽晶圓廠設備所支援的標準尺寸。

(參考原文: Graphene wafers ready to fab carbon chips,by R. Colin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