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 ! Handel home

顯示具有 iO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O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經濟部新通過25項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經濟部近日召開「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 畫(SBIR)」第145次指導會議,審議通過頎佳科技、國晟科技、文鼎科技開發、全新生醫、三香科技、永仕誠鋁業、楚益實業/展邑科技/順晉實業、成大 智財科技、達諾光電、安諾電子、指旺科技、巨佑自動化科技、大展精密、誠豐科技、威控自動化機械、白金科技、鉅侖科技、魯米科技、傳閔工程、威許資訊、石 頭資訊、前線媒體、先寧電子科技、啟發電子、松鶴運動器材等25項中小企業所提創新研發計畫。

以上審議通過的計畫中較具代表性者,包括:達諾光電所提「新型長效奈米複合抗菌材料之大尺寸表面電容式觸控顯示器開發」計畫,擬運用長效奈米複合抗菌材料及薄膜製程,研發大尺寸電容式觸控面板、相關製程及控制電路技術,以取代一般常用之奈米材料塗層、奈米金屬材料與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等抗菌產品,計畫內容具有創新性,對於公共用途之大尺寸觸控面板應用亦具有市場性。

全 新生醫所提「移轉型人工造口矽膠貼片技術開發計畫」,擬突破目前造口貼片之功能及限制應用領域侷限,利用打孔所造成特強孔道可加速排液吸收等具矽膠黏著剝 離及具保護性覆蓋敷材特性,開發人工造口矽膠貼片,除可解決以往無法克服的障礙,更可降低醫護臨床與長期照護單位於造口貼片之應用成本,使人工造口患者於 生活上更為舒適。

文鼎科技開發所提「新世代手機暨嵌入式系統高品質字型研發與跨平台系統整合計畫」,擬將高階手機使用之 Mobile Font 及 Layout Engine 技術應用於低階之設備及手機,並帶動品牌商及 ODM 等設備製造產業上下游整合,有效提升高品質字型的美觀及可讀性,在字型優化與引擎效能提升技術上具競爭優勢及創新性,並規劃於計劃執行後與其他世界國家當 地本土手機產業進行整合交流,以提高台灣廠商在國際間之知名度及競爭性。

經濟部技術處指出,第145次指導會議審議通過的計畫同時帶動受補助中小企業廠商投入研發經費逾新台幣6,000萬元,並誘發中小企業投入更多研發人力,預期將可促進研發人才的培育及研發能力的累積。

眺望2010:為隨時到來的成長做好準備!

2009是殘酷的一年,但科技業的危機處理能力堪稱可圈可點。事實上,如果2010年的科技產業市況能夠較過去一年來得好,其原因可能不僅僅是經濟日趨活絡以及設備採購反彈增長那樣簡單。

信貸危機之 後,科技業的管理階層們作出了一些可能對整個電子產業在未來數月甚至更久時間內帶來深遠影響的艱難決定。一些無法獲利的公司,或是大企業中不再盈利的業務 部門被迫關閉或破產重組。一些看似絕無可能的聯盟也未必沒有可能實現。即使是AMD和英特爾,在經過長達 10年的鬥爭後,雙方關係最近也日趨緩和。

面對伴隨金融危機而來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業界紛紛削減資本支出、裁員、裁撤高層職位;但另一方面卻也不斷制定新的研發、新產品開發和招募僱員等計畫。

在2010年,科技業仍須保持警覺,業者們必須更主動地制訂策略,因為這些策略都關乎到在新的一年中可贏得財富或造成損失。

經濟危機重塑科技產業策略

隨著2010年的到來,許多舊時的策略與思維都已過時了。電子產業的管理階層們花費更多時間閱讀的經濟要聞,以便能更明確地瞭解在未來數月內該產業的走向。任何的誤判,都可能導致錯失銷售機會,或讓倉庫堆滿庫存。

早 在2009年初,科技業便已學習到它無法全然掌控制己的命運。動盪的金融和房地產市場──這些與電子產品沒有直接關係的產業──粉碎了許多人所認定的電子 業合理成長假設。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一年來,半導體的需求下降了約40%。隨著消費者和IT設備買主們撙節支出,電子產品製造商的產能閒置率高達 60%,導致業者們大規模裁減工作,以減少營運損失。

經濟將持續成為2010年的焦點。在大多數的營運預算,包括資本支出、研發投資、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中,都將有一部份作為瞄準新興市場商機和關注經濟情勢變化之用。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之前陷於低沉的電子業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自己造成的。積體電路產業的擴展和縮減週期大約是每3~4年,在這段期間內,整個產業都在庫存不足和生產過剩之間不斷波動。然而,晶片業的負責人在進行策略規劃時,卻沒有用更長遠的眼光加以考量。

有時,他們誤解了產業訊號,導致計劃過於保守或激進,而他們的公司則為這些錯誤的判斷付出了代價。科技業高層們很難將之歸咎於最新一波的衰退。回顧 2009年,庫存和產能都維持在合理水準,許多人也認為營運成本是在最佳水準。

不過,大衰退確實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整個產業的需求突然消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紛紛抽出資金或限制信貸額度,這讓飽受金融機構驚嚇的企業們難以再採購電子產品。全球經濟環境的劇變對科技產業的影響逐步擴大,在整個電子供應鏈中,也正左右著業者的業務策略規劃。

情 況可能更糟。"就業數據已成為激勵經濟情況好轉的主因,"Moody's Economy.com(美國賓州)的經濟學家Augustine Fauchery說。"若缺乏政府支援,失業情況將更為嚴重。然而,目前仍存在著一個政治問題:儘管經濟擴張,但失業情況仍然存在。"

失業的嚴重性已超越了'政治'問題。但2010年上半年,在確認經濟好轉是真實的和可持續的以前,企業們仍然不大願意僱用員工。

決定何展開行動、重新招募新員工,是一個微妙的權衡過程。花費太多時間緊盯著全球經濟大勢,你很有可能因此錯過成長機會。同樣,花費過久時間等待需求復甦,你可能會在景氣回春時措手不及,並因而輸給早已經準備好的競爭對手。

圖說:經過連續幾季來的成本撙減與產品開發策略調整,科技產業正準備迎向成長。
圖說:經過連續幾季來的成本撙減與產品開發策略調整,科技產業正準備迎向成長。

作者:區博樂

令Apple迷大失所望的iPad…

在開始大鳴大放之前,首先我得承認我是Apple迷,要是沒有Macbook我無法工作,而我認為iPhone是有史以來最酷的手機…但在Steve Jobs,那個用簡潔設計美學將Apple品牌重新推向顛峰的人,在產品發表會場上拿出iPad來的時候,我也是心裡浮現:「就醬?」的觀眾之一。

顯然這是過去數年來最糟糕的秘密,雖然已經有很多業界人士與分析師都預測那是一款平板電腦,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觀眾心理的冷漠回應,主要原因是發現iPad實在看起來「不創新」。而Apple過去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能將現有產品設計得時尚,又添加其他競爭廠商沒有的功能,他們向來都擅長於此。

舉 第一代iPod為例,在該產品問世前,市場上早就有眾多MP3播放器,但iPod以其簡潔精巧設計、易用介面,以及能輕鬆選歌的旋鈕(click wheel),贏得市場上廣大迴響。但看到iPad,我實在同意一個分析師說的:「那是打了類固醇的iPod Touch。」

也許我就是不明白,iPad到底有哪一點值得讓我把它加入「i系列」收藏清單中;那不就是放大版的iPod Touch嗎?它是想取代我的Kindle、iPod Touch還有PC?難道我買它的理由,只剩下它是Apple製造,而且看起來很薄很漂亮?

從499美元起價,最貴要近千美元,這台平板電腦要如何說服我去跟老闆要求請假,花上一整天時間在Apple商店前面排隊?如果說Apple到底有什麼失敗之處,就是嘗試進入一個消費者尚未完全接受的、未經證實的市場。

而 且各位,問題就在這裡,有誰真的想要過一台平板電腦?這種產品從沒有風靡過,對那些愛在朋友面前炫耀新電子玩具的科技迷來說,它根本沒用;平板電腦不具備 PC或筆記型電腦的功能,雖然是可攜式、沒有電線,但卻放不進你的口袋,所以我不認為會有人願意帶著它用耳機聽MP3,或是接聽電話。

或者是拿它來看電影?若是想躺在床上或在飛機上用平板電腦看電影,你得用拿報紙那樣的方式來拿,那還不如透過房間裡的平面電視看,感覺輕鬆得多。我認識一個曾經擁有過平板電腦的傢伙,不過他不怎麼愛,而且試了兩次想把它賣給我。

顯然Apple還是把iPad塑造成市場上的領導產品,但是那個市場還找不到定位;也許該公司想利用其品牌影響力說服消費者買iPad,然後進一步掌控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但可悲的是,這些都是Apple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

我已經準備把iPad跟Apple Pippin、Macintosh Lisa II兩款失敗產品,列為Apple的污點之一;還有Apple TV也是候選,但看來Apple還沒打算放棄。

我喜歡iPad的十個理由

當我們所抱的期望越大,失望往往也越大;這種感覺常在耶誕節的早上發生,或是超人氣總統就任的第一年,而現在則是iPad。

Apple對新產品總是保密到最後一刻的策略可能得負擔部份責任──因為那些自命專家的人們在大預測遊戲過後,總是會難掩失望情緒。確實,當iPad終於現身,會讓人有種「那又怎樣?」的反應,但它真的有那麼令人失望嗎?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款平板形狀的全功能(all-in-one) PC,那也許它是…但筆者認為,iPad有十個成就其價值的理由

1. Apple再一次用個性改變遊戲規則。Apple並沒有把iPad設計成全功能平板電腦,該公司首次進軍此一產品領域是胸懷大志的。拿iPad與其他電子書閱讀器如 Kindle比較也沒有意義;沒錯,它擁有部份Kindle的功能,但它超越了電子書閱讀器平台,在未來推出的版本中還有可能更往上進化。同樣重要的 是,iPad身上的商標已經創造過兩個提供豐富多媒體內容的成功產品──千萬別小看這個催生iPod與iPhone的蘋果商標之能耐!

2. 用更快的(1GHz)處理器速度進一步延伸了觸控介面對網路、影像瀏覽的易用性。在2007年,當iPod創下音樂播放器銷售量紀錄時,Apple行銷副總裁表示,他們的成功之道在於人們對音樂是有情感聯繫的,而iPod的易用性讓這種聯繫得以保存;iPad則將這種使用體驗進一步發揚光大。

3. 無所不包的各種應用程式。或 許可以稱之為「能用來打電話的手持式電腦」的iPhone,透過讓使用者以觸控介面無縫切換各種應用程式,支援了許多「情感性的聯繫」;目前iPhone 已經有超過14萬種的支援應用程式,那些程式大部分也可透過iPad下載。未來iPad也將推出軟體開發環境,讓更多軟體業者為該平台開發新程式。

4. 擴展了Apple可攜式運算平台版圖。iPad是一款在螢幕尺寸上與Kindle DX等電子書閱讀器相較毫不遜色,但功能卻豐富得多的裝置;根據Apple官方資料,它配備IPS技術1,024×168解析度、132ppi的LCD螢幕,無論何種閱讀環境都可提供清晰畫面、亮麗色彩與高對比度。

5. 給你需要的功能。iPad有一個外接的充電座附完整尺寸鍵盤,能透過USB介面充電並與其他週邊裝置連結,例如照相機套件,而這正是在消費者喜好與靈活性/空間上取得折衷的方案;因為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會想透過iPad拍照片,因此該裝置若內建攝影機就較令人質疑。

6. 那不只是一個新產品,而是一個承諾的延續。一 個部落客在Steve Jobs發表iPad後發表評論指出:「超過7,500萬人已經知道怎麼使用iPad,因為他們已經擁有iPhone或iPod Touch;而該產品已經有超過1.25億準備好信用卡的潛在客戶,這些人都可能在iTunes、App Store以及新的iBook等線上商店消費。我們都在這個規模裡,都已經準備好迎接iPad。」

7. 技術勝過了炒作。一個部落客(brightsideofnews.com)說,iPad的1GHz A4處理器是一款整合ARM Cortex-A9 MPCore與記憶體控制器的SoC,在速度與散熱效能上取得了最佳平衡點。

8. 支援多國語言。根據Apple官方資料,iPad支援英、法、德、日、荷、義、比、西、簡中、俄等數國語言,鍵盤亦然。

9. 支援多用途。iPad被定位為多媒體裝置,也是大尺寸出版品例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的電子書出平台,甚至可應用於製造業,或是在飛機上進行簡報。Apple並可能因此掌握廣大群眾的使用習慣,以及應用程式市場…所以小心了,微軟。

10. EETimes編輯被拒於Apple發表會門外。逆向心理奏效,筆者雖然沒辦法參與iPad的誕生,但打從心裡認為喜愛iPhone與其高科技應用程式的工程師朋友們,也會認為iPad確實是技術上的一項成就。

(參考原文:10 reasons why I like the iPad,by Nicolas Mokh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