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 ! Handel home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醫療電子商機並非想像中美好

 
在日前於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嵌入式系統大會(ESC)上,與會專家們對業界普遍認為醫療電子領域將出現大幅成長的期望潑了盆冷水。這聽來很掃興,但該場「醫療系統趨勢與商機」座談會對於醫療應用市場恐怕並非產業界"及時雨"的結論,值得飽受衰退之苦的嵌入式軟硬體供應商警惕。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 Dataquest的類比與功率半導體市場研究總監Steve Ohr表示,醫療照護支出規模目前完全取決於保險體系(編按:這裡指美國的狀況) ;也就是說,你的保險公司是否支付電腦斷層掃描(CAT scan)的費用,是讓醫生決定是否為你安排時間的關鍵因素。

也許這樣的狀況很快就會有所改變,但Ohr預期前方還有很多困難,主要是因為美國近來爭議不斷的醫療改革法案:「將會改變我們的保險金支付模式。」他補充指出,保險業者若緊縮病患身體檢查項目之保險金給付,將會對整個科技產業鏈帶來負面影響。

Ohr對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短期(2~5年)商機也不看好;他認為遠距醫療較實際可行的方法,是有護理人員前往病患家中,將所測得的血壓、脈博等資料透過電話數據機傳送到醫生的辦公室。

談到眼前經濟情勢所帶來的衝擊,醫療設備業者InCube Laboratories董事長暨執行長Mir Imran預測,就算景氣回春,也將很少再看到諸如遠距病患監測等應用技術;這是因為醫療照護改革將以成本控制為焦點,並將導致有更多開發中的產品將因財務困難而無法問世。

Imran指出,目前在美國約2兆美元的醫療照護支出,只有1,000億美元──或者說不到5%──是花在醫療設備上,這對新科技的實現是嚴峻考驗:「如果一項產品對病患的康復沒有顯著影響,恐怕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取得成功。」能對病患健康有正面影響的產品案例包括針對過胖、癲癇與慢性疼痛治療的植入性裝置:「要投資這些才會有回收。」

德州儀器(TI)的醫療市場行銷總監Steve Dean則認為,遠距病患監測技術市場仍然存在,但是仍:「需要一段時間;因為迄今供應商還沒有開發出可用來遠距傳送病患資料的設備。」而他表示,此時TI的策略是藉由提供完整的軟硬體方案來減少開發時間與成本,如此一來,客戶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將自有IP整合進去。

Dean認為,儘管目前醫療電子領域的一些大型設備如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掃描等的採購緊縮,但較小型、可攜式的成像設備仍具市場潛力。

矽谷IC設計業者Samplify技術長暨創辦人Al Wegener指出,美國並非全球唯一有官方經濟振興政策的國家,中國也投入大筆資金試圖改善醫療照護體系;Wegener的公司生產資料壓縮產品,他很樂觀認為客戶的超音波設備將在中國的每一所醫院出現。

儘管醫療電子的短期發展狀況艱困,NI業務開發經理Manager Newton de Faria仍預期相關客戶規模將持續擴張,主要是因為有令人意外的廠商也投入醫療設備領域──藥廠。他表示,這些藥廠所開發的設備不再僅限於藥物投遞裝置,現在也加入了診斷設備。

de Faria特別強調軟體可靠性與產品有效性的重要,那是在醫療電子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他指出,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產品驗證與效用的嚴格監管之下,醫療設備要取得合格執照並不容易,尤其是如果設備所採用的軟體涉及生命安全,取得批准的程序會加倍困難。

在研發方面,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電機工程教授Charles Sodini認為,大學階段的醫療電子相關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體/感測器介面;也就是開發出能輕易將人體訊號輕易轉換為電子訊號、又不會造成病患的不舒適的感測器,例如能與衣物結合而非直接植入人體的產品。

在回答座談會主持人Patrick Mannion (TechOnline編輯總監)所提出的:「你會鼓勵子女投入醫療電子領域嗎?」的問題時,Sodini則回答:「我都告訴學生,醫療電子是應用領域的一種,不過必須以系統概念來思考,不只是晶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