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 ! Handel home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台灣高科技業的中國投資難題

 
台灣政府有意放寬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政策,這對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TSMC)與聯電(UMC)的股價頗有拉抬效果,但「魔鬼還是有可能藏在細節」裡…

只要談到與中國大陸的合作,技術水準以及官方的態度總是最受到矚目;政策執行不是像工程學一樣的精密科學,但在興頭上,意味著海峽兩岸關係進一步解凍的、對中國投資政策放寬,仍是台灣廠商的熱衷焦點。

為何這對台積電與聯電來說是好消息?以中期來看,他們可充分利用中國的低廉勞動力與營運成本,並藉此接近中國的系統製造業者;低成本也能協助台積電與聯電抵抗中芯(SMIC)、以及將與GlobalFoundries合併之特許(Chartered Semiconductor)等競爭對手的挑戰。

另外也別忘了,這也能讓台灣廠商降低觸犯法規的風險──在2006年1月,聯電總裁曹興誠與副總裁宣明智,就曾因為在蘇州擁有8吋晶圓廠的和艦科技(HeJian Technology)投資案,遭到司法單位的調查。

但由於放寬投資限制是雙邊的關係,這樣的政策也可能會導致有中國政府支持的、名氣不大的有錢公司出現,在台灣中小企業試圖藉此邁向全球化願景之際迎頭趕上。所以,放寬投資對台積電、聯電或友達(AUO)等領導級大廠較有利,中小型公司反而有被併購的危險。

然而,自由主義不可避免地會為政策執行帶來某些影響。當對岸市場變得能讓台積電與聯電等廠商自由地興建晶圓廠、進行研發、招募員工,並逐漸將經營重心轉移過去時,台灣被中國大陸併吞的風險也將升高;這將與我們在西方世界曾經看過的一些例子相似。

再加上,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家、並擁有最大的終端市場,有充足的財力可買下大批台灣科技公司,並回頭為大陸創造工作機會,讓台灣因此蒙受損失。

但台灣看來是相信資本主義與開放市場,且堅信以其境內人口的教育水準與技術訓練,將仍在研發方面保持領先,不至於落後用銀彈攻勢希望迎頭趕上的中國…

那台灣還有哪條路能走?如果不鬆綁,中國將會轉向南韓、日本與美國,將廣大市場優先開放給這些國家的業者。根據美聯社引述台灣經濟部長施顏祥的說法:「我們不會讓中國大陸放棄我們轉而向南韓採購。」

近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界發生的一些事件,例如晶圓代工新秀GlobalFoundries的崛起,也是促使台灣考慮進一步鬆綁對大陸投資政策的重要因素。擁有來自中東金主ATIC的支持,從AMD獨立而出的GlobalFoundries即將與特許合併,並可能讓晶圓代工產業大洗牌。

然而也有報導指出,台灣的開放有其限度;據了解,官方將允許使用0.13微米先進製程技術的晶片業者直接前往大陸投資,或收購中國業者的股份…那採用更尖端製程的業者呢?

目前0.13微米並非台灣最先進製程,台積電也已在中國經營採用0.25微米製程的8吋晶圓廠;另外大陸晶圓代工廠已經具備90奈米甚至65奈米的製程能力,因此台灣究竟將如何放寬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限制,還有待觀察。

(參考原文: Analysis: What's behind Taiwan's decision to ease investment rules?,by Peter Clark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