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 ! Handel home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2014年中國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

Gartner:2014年中國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公布2014年中國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這些技術與趨勢將成為中國CIO在追求業績成長及在數位化時代中保持競爭力的考量重點。
Gartner表示,這十大技術與趨勢顯示中國目前採用的技術,以及這些技術的成熟度與受歡迎程度;據最新預測,中國企業2014年在技術產品與服務上的支出將達到1,406億美元。Gartner 定義的策略性技術為未來三年可能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的技術,而構成重大影響的因素包含為IT技術或業務帶來巨變的可能性、大量投資需求及延遲採用的風險;策略性技術可能是已成熟或/和已廣泛使用的既有技術,也可能是能夠為策略業務優勢提供機會的新興技術。
Gartner首席分析師鄧雅君表示:「中國是一個極具潛能與競爭力的巨大IT市場。中國的技術趨勢與全球其他地區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於其特殊的市場情勢而略有不同。中國的企業在技術採用上處於不同的階段,某些成熟企業屬於技術使用的先行者,而某些企業仍處於早期的評估階段。」
鄧雅君進一步指出:「儘管我們已定義出中國公司應納入其策略規劃流程當中的十大技術,這不代表企業必須採用和投資我們所列出的全部技術,而是應於未來兩年之內就這些技術能否符合其預期需求做出審慎的決策。」Gartner列出的2014年中國十大策略性技術趨勢包括:
1. 行動裝置多元化與管理
BYOD的迅速導入使得企業行動策略變得更為複雜,且更富挑戰。至2018年,隨著各項裝置、運算方式、使用者情境以及互動模式的成長,管理這些多元化的設備將成為企業CIO的首要策略目標。在中國,CIO面臨更為嚴峻的情勢,肇因於此一地區低階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而形成更快速的裝置汰換週期。
另一個顯著的差異則源於中國的員工文化,他們傾向於工作較長時間,並且有將工作與生活日趨混淆的趨勢。
2. 行動App與傳統應用程式
行動APP與各項應用程式於2014年將持續成長,並且沒有任何的跡象顯示此趨勢會減緩。對行動服務的強烈需求帶動成長,也使行動服務跨越了早期訊息傳遞與資料取得的階段,為消費者和企業帶來各項新功能。
隨著藉由行動裝置探索世界的普及,中國企業嘗試新的互動技術,例如: QR Code、音訊、虛擬實境(augmented reality)及手勢等,其中配備有QR Code的NFC已成為最流行的技術。企業不斷加快在行動應用方面的投入,並試圖成為技術先行採用者,包含銀行與航空公司,皆已為消費者及員工推出各項行動APP,像是行動銀行、自助登機服務及客艙服務。
3. 社群商務
社群商務係運用社群網絡與社群媒體進行銷售及交易。近五年來,中國在社群商務的發展大幅領先西方同業。在美國與歐洲,最常見的應用為商品評測,其在社群購物及社群網絡商務能取得的成功極為有限。反之,中國則由社群網絡商務主宰了整個市場,騰訊QQ、騰訊維信和新浪微博已成為企業在中國運用來推動社群商務的三大主要社群網絡。
4. 萬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Gartner預測,物聯網裝置將於2020年成長至260億台,物聯網產品與服務供應商將創造逾3,000億美元的邊際收益,且絕大部分在服務領域。中國領導企業大力支持及鼓勵以使中國成為物聯網發展的先驅。
中國政府也發布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以實現物聯網的創新,並明定九大領域為政府投資的重點應用項目,包含: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電網、智慧醫療、智慧家居、智慧運輸、智慧城市與管理,以及智慧環保。
5. 混合雲與IT即服務仲介
混合IT為雲端運算世界裡關鍵的營運模式。隨著愈來愈多雲端運算服務的興起,可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混合雲IT管理的服務仲介亦將隨之成長,這樣的服務仲介能夠確保企業在雲端提供選取、營運、支付體系、整合、資安及法規遵循能發揮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多數的中國企業已開始運用雲端運算,同時他們的使用者也逐漸接受這種新型態的運作模式。但由於某些內部及外部的因素,中國企業尚未成功建置混合雲的IT環境。儘管如此,Gartner預期,對混合式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會在未來三年內更為強勁,迫使中國企業採用各項技術以在混合IT的架構內確保、管理及管控各項解決方案。
6. 雲端/用戶端架構
高速成長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和行動裝置與品牌的多樣化伴隨而來的行動APP生態系統蓬勃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採用新的雲端/客戶應用模式利基。4G電信服務的實踐與新興的公有雲服務,將在不久的未來進一步加速行動服務的發展與用戶端/雲端架構的變革。
CIO與企業IT人員必須思考如何在不同的行動終端裝置提供一致且無縫整合的使用者體驗,並從軟體端重新獲得最佳實踐,以在整體化、模組化、目標與服務導向等不同面向取得平衡。幸運的是,中國企業在導入全新模式時,需捨棄的傳統阻礙相對較少。
7. 個人雲時代
中國的使用者逐漸接納各式各樣的個人雲服務,例如影像串流平台的土豆、社群網絡中的維信、雲端儲存,以及跨設備、跨平台進行雲端儲存和資料同步的QQ空間。然而,中國的個人雲服務與多數成熟市場的主要差異為營利模式。
目前中國市場上提供的個人雲服務多為免費提供給消費者使用,甚至包括影像串流服務。隨著中國的企業日益關注如何透過個人雲將其服務拓展至員工、合作夥伴或消費者以提升營運與增加營收,此一現狀將有所改變。
8. 軟體定義一切(Software-defined anything,SDx)
軟體定義一切IT服務(如運算、網絡、資安與儲存)自硬體底層抽離出來,因此也將虛擬化的概念擴展至一個新的階段,即所有的資料中心內的資源被抽離、合併及自動化管理。資料中心SDx的組成核心包含虛擬運算、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s,SDNs)和軟體定義儲存(software-defined storage,SDS)。
在中國,SDN在A型企業(即符合Gartner定義,積極導入新技術、資金充沛,且懂得運用IT以提升競爭力的企業)的成長相當快速,在某些大型電子商務與雲端服務供應商亦然。儘管SDS尚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其潛在商機已吸引全球的成型技術廠商(如:EMC、HP普等),而中國廠商(如:DataCore)與全球新創企業(如:Nexenta)皆已推出相關解決方案。
9. 網路規模IT (Web-Scale IT)
對大部分的中國企業而言,網路規模IT是由個人化趨勢所發展出來的新概念。消費者文化的崛起正改變企業業務的運行方式,數位行銷以及電子商務需要高效且敏捷的IT支持,考慮到中國大量的行動以及網路使用族群,IT的可擴展性將成為一大議題。上述因素對於傳統IT的可擴展性、成本以及回應速率提出挑戰。網路規模IT不只聚焦於IT相關設備與技術的擴展,同時也關注營運流程與組織架構。
10. 3D列印
3D列印透過加法製造方式,運用設備將數位模型生成實物。此市場明顯區分為三個類型:生物列印、個人3D列印以及企業級 3D列印。3D列印的主要優點在於能夠提供定製化或無法大量生產的小量物件。3D列印在中國擁有許多真正的機會,從產品設計、3D印表機製造、列印材料、生物列印,到提供專業3D列印服務。

沒有留言: